高频考点-病理学 3
考点 1:慢性浅表性胃炎
1.病变部位: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窦部为常见。
2.病理变化: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状。镜下,病变主要位于黏膜浅层即黏膜层上1/3,呈灶
状或弥漫分布, 胃黏膜充血、水肿、表浅上皮坏死脱落, 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真题重现 2022-判断题】慢性浅表性胃炎不累及固有腺体。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慢性浅表性胃炎即非萎缩性胃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以胃窦部为常见,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性。肉眼观察(胃镜检查),病变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
浅层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但腺体保持完整,无萎缩性改变。严重
者炎症可累及黏膜深层。
考点 2:慢性萎缩性胃炎
1.病理变化:本病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点。镜下病变特点为病变区胃黏膜变薄,腺体变小,固有膜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出现腺上皮化生现象,以肠上皮化生为常见。
2.分型: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及是否伴有恶性贫血,将本型胃炎分 A、B 两型。A 型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中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检查呈阳性,并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见于胃体和胃底部。B 型病变多见于胃窦部,我国患者多属于 B 型。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是
A.黏膜变薄,腺体减少
B.肠上皮化生
C.假幽门腺化生D.腺体异常增生
E.胃酸减少【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A 选项正确:萎缩性胃炎的黏膜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点。B、C、E 选项错误: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这些表现,但不是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D 选项错误:慢性萎缩性胃炎腺体减少。故此题选 A。
考点 3:乳腺癌
1.概念: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中发病率第一的
恶性肿瘤,常发于 40~60 岁的妇女,小于 35岁的女性较少发病。 2.病理变化:乳腺癌大致上分为非浸润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
(1)非浸润癌分为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两者均来自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细胞。导管内原位癌又可分为粉刺癌、非粉刺导管内癌。
(2)浸润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特殊类型癌等几种。浸润性导管癌由
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细胞突破导管基膜向间质浸润,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3.好发部位及转移:乳腺癌肿半数以上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其他象限。乳腺癌以淋巴道转移最为常见。首先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A.淋巴道转移B.血道转移
C.种植性转移D.局部浸润
E.直接蔓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乳腺癌的扩散。
A 选项正确: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首先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晚
期可相继至锁骨下淋巴结、逆行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B、C、D、E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考点 4:滋养层细胞疾病
葡萄胎 | 侵蚀性葡萄胎 | 绒毛膜癌 | |
概念 | 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 | 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 源自妊娠绒毛滋养层上皮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少数可发生于性腺或其他组织的多潜能细胞 |
病变特点 | 肉眼: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镜下: ①绒毛因间质高度疏松水肿黏液变性而增大 ②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内无红细胞 ③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细胞包括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两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并有轻度异型性 | 有绒毛,可转移侵犯子宫肌深层 | ①瘤组织由分化不良的似细胞滋养层和似合体细胞滋养层两种瘤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②肿瘤自身无间质血管,依靠侵袭宿主血管获取营养,故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 ③癌细胞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这一点和侵蚀性葡萄胎明显不同 |
【真题重现 202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绒毛膜癌镜下病理变化的是
A.细胞异型性明显B.核分裂象易见
C.有绒毛结构
D.无间质血管
【答案】C
【解析】绒毛膜癌是高度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无间质血管、无绒毛结构。
考点 5:子宫颈上皮瘤样变
1.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
子宫颈上皮异型增生属癌前病变,是指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病变由基底层逐渐向表层发展。依据其病变程度不同分为三级:Ⅰ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1/3; Ⅱ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 至 2/3;Ⅲ级,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 2/3,但还未累及上皮全层。
2.子宫颈原位癌
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膜。
【真题重现 2022-单选题】下列哪项最能体现宫颈原位癌的特征
A.是一种早期癌
B.上皮全层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
C.未发生转移
D.是一种基底细胞癌【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宫颈原位癌。
B 选项正确:宫颈原位癌是指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膜。原位癌的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
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上皮,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然属于原位癌
的范畴。
A、C、D 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 B。
考点 6:子宫颈浸润癌
1.肉眼观
可分为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2.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增多,子宫颈腺癌较少。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早期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在固有层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 5mm。浸润癌的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 5mm。
(2)子宫颈腺癌肉眼观类型与鳞癌无区别,组织内腺体增多,形状不规则。
3.转移:子宫颈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道转移,首先转移至子宫旁淋巴结。子宫颈癌的血道转移较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骨、肝。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子宫颈旁淋巴结
C.血道
D.腹腔淋巴结E.种植性转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宫颈癌的转移途径。
B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最常见、最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组织首选转移至宫颈旁淋巴结,然后是闭孔、髂内、髂外、髂总、腹股沟及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A、C、E 选项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 B。
考点 7:卵巢肿瘤
1.上皮性肿瘤:浆液性肿瘤(卵巢最常见)、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
2.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又称成熟囊性畸胎瘤,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是睾丸最常见的肿瘤),胚胎性癌及卵黄囊瘤。
3.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
【真题重现 2022-单选题】卵巢肿瘤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依照其组织发生主要分为三大类,其中属于生殖细胞肿瘤的是
A.支持-间质细胞瘤B.子宫内膜样肿瘤C.绒毛膜癌
D.黏液性肿瘤【答案】C
【解析】卵巢肿瘤可分为三类:(1)上皮性肿瘤:包括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移行细胞肿瘤、浆-黏液性肿瘤和未分化癌。(2)生殖细胞肿瘤:
包括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及绒毛膜癌。(3)性索间质肿瘤包括颗粒细胞-卵泡膜
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
考点 8:结核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2.基本病变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此型变化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2)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汉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结核坏死灶内由于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有
A.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B.湿性坏死
C.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D.干酪样坏死【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C、D 选项正确: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见于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A、B 选项错误:表述与题意不符。 故此题选 CD。
考点 9: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 |
感染类型 | 初次 | 再次 |
好发年龄 | 儿童 | 成人 |
好发部位 | 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 肺尖 |
病变特点 | 原发综合征形成(肺 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X 线呈哑铃状阴影 | ①局灶型肺结核:属非活动性结核病。解剖学上病灶 常定位于肺尖下 2~4cm 处,0.5~1cm 直径大小 ②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X 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③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 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④干酪性肺炎 ⑤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结核球是直径 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⑥结核性胸膜炎 |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临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类型是
A.浸润型肺结核B.局灶型肺结核C.干酪性肺炎
D.结核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肺结核。
A 选项正确: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X 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
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B、C、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考点10:细菌性痢疾
1.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病理变化:多局限于结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地图状)浅表溃疡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是
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卡他性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菌性痢疾的病理特点。
B 选项正确:细菌性痢疾的肠道黏膜发生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
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
A、C、D、E 选项错误:细菌性痢疾的肠道不发生上述病理改变。故此题选 B。
考点11:肠阿米巴病
1.概念: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
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故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2.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
3.病理变化: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特点。
【真题重现 2023-多选题】肠阿米巴病最常发生在
A.回肠末段
B.盲肠和升结肠
C.横结肠
D.乙状结肠和直肠E.降结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肠阿米巴病。
B 选项正确:肠阿米巴病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
D 选项错误: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A 选项错误:伤寒主要在回肠末段。
C、E 选项错误:与题意不符。 故此题选 B。
考点12:血吸虫病
1.基本病理变化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常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
感染,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肝与肠的肉芽肿而形成。2.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由于成虫主要寄生在门脉系统,因此虫卵一般沉着于肝、肠组织内。如果成虫或虫卵出现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和器官,如肺、脑等,称异位寄生。
(1)结肠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最为显著。急性期,虫卵沉着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导致急性虫卵结节形成。
(2)肝
虫卵随门静脉血流到达肝,急性期肝轻度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多个不等的灰白或灰黄色、粟 粒或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慢性期,肝内可见慢性虫卵结节和纤维化。肝小叶破坏不严重,故不形成明显假小叶。由于虫卵较大不能进入肝窦,造成门静脉分支虫卵栓塞、静脉内膜炎、血栓形成和机化,从而引起较为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临床上常出现腹水、巨脾、食管静脉曲张等后果。
主要病损 |
尾蚴 | 尾蚴性皮炎(真皮充血、出血和水肿,早期以 N 和 E 为主,后期单核) |
童虫 | 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
成虫 | 死亡虫体周围组织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 |
虫卵 | 急性(嗜酸性脓肿+肉芽组织)与慢性虫卵结节(肉芽肿,假结核结节) |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可引起人类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是
A.毛蚴B.胞蚴C.尾蚴 D.虫卵
E.成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血吸虫的感染。
C 选项正确:血吸虫病是人类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A、B、D、E 选项错误:成虫寄生在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在肠系膜下静脉产卵,部分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部分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内,发育成尾蚴,然后离开钉螺再次入水,人接触疫水,尾蚴钻入皮肤,发育成童虫,随小静脉或淋巴管流入到右心、肺,然后经体循环散布到全身,
进入肠系膜静脉童虫发育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
故此题选 C。
考点13:伤寒
1.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为病变特征。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2.病理变化: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以单核-吞噬细胞增生为主
B.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C.皮肤出现玫瑰疹D.肠管发生溃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伤寒的病理变化。
A 选项正确: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B、C、D 选项错误:这些表现可以出现在伤寒中,但是不是最主要的特征。
故此题选 A。
考点14:梅毒
1.概念: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
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发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性行为可以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并可以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危及下一代。
2.基本病理变化: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
(2)树胶样肿: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从镜下才可见到的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而得名树胶样肿。梅毒树胶样肿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皮肤、黏膜、肝、骨和睾丸,血管炎病变可见于各期梅毒,而树胶样肿则见于第三期梅毒。
3.后天性梅毒分期
一期:硬性下疳,镜下表现为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
二期:梅毒疹及局部淋巴结肿大,镜下呈典型的血管周围炎改变,病灶内可找到螺旋体。此期传染性大。
三期:累及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特征性树胶样肿和血管炎。4.先天性梅毒三联征
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和楔形门齿。并有骨膜炎及马鞍鼻等体征。【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一期梅毒的标志性损害是
A.软下疳
B.硬下疳
C.梅毒性树胶肿
D.扁平湿疣【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梅毒分期。梅毒临床表现可分为 3 期:一期为硬性下疳,二期为梅毒疹,三期为树胶样肿和血管炎。
A 选项错误: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生殖器部位多个痛性溃疡,多伴有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病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B 选项正确:梅毒一期特征表现为硬下疳,由梅毒螺旋体在侵入部位引起,好发于外生殖器。典型的硬下疳初为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 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C 选项错误:梅毒三期特征表现为树胶样肿和血管炎。
D 选项错误: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一种表现,好发于外阴、肛周、乳房下等易摩擦浸
渍部位。
故此题选 B。
考点15: 肾小球肾炎
病因病机 | 肉眼观 | 光镜 | 电镜 | 临床病理联系 | |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 内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 | A 组乙型 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 后引起 | 肾表面充 血,散在粟状出血,故称“大红肾”“蚤咬肾” | 肾小球体积增大,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伴中性粒细胞和 单核细胞浸润 | 电子密度较高的沉淀物,呈驼峰状 | 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
快速进行性(新月性)GN | Ⅰ型为抗 肾小球基 膜型 | 双肾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可有点状出血,切 | 新月体由增生的 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 构成 | 除见新月体外,可见肾小球基膜的缺损和断裂。Ⅱ | 主要表现为急 进性肾炎综合 征 |
Ⅱ型为免 |
疫复合物型 | 面见肾皮质增厚 | 型出现电子致密沉淀物 | ||||
Ⅲ型为免 疫反应缺 乏型 | ||||||
肾病综合征 | 膜性 GN (膜性肾病) | 原位慢性 免疫复合 物介导 | 双肾肿大,苍白,故称 “大白肾” | 早期肾小球基本 正常,后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弥漫 性增厚 | 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基膜与上皮之间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膜样物质增多,形成钉状突 起 | 通常表现为肾 病综合征;多 见于成人 |
微小病变性GN(脂性肾病) | 肾小球内 无免疫复 合物沉 积,与免 疫功能异 常有关 | 肾脏肿胀,颜色苍白。 切面肾皮质 因肾小管上 皮细胞内脂 质沉积而出 现黄白色条 纹 | 肾小球结构基本 正常,近曲小管 上皮细胞内出现 大量脂滴和蛋白 小滴 | 肾小球基膜 正常,无沉积 物,主要改变 是弥漫性脏 层上皮细胞 足突消失 | 主要表现为肾 病综合征。水 肿为最早症 状,为引起儿 童肾病综合征 的最常见原 因。激素效果 好 |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有关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B.特征性病变是多数肾球囊壁层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C.构成新月体的细胞是球囊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
D.电镜下表现为 GBM缺损和断裂
E.根据免疫荧光检查可分为 3 型,Ⅰ型表现为线性荧光,Ⅱ型为颗粒荧光, Ⅲ型阴性【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A 选项正确: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B 选项正确: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特征是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D 选项正确:几乎所有病例均可见 GBM(肾小球基膜)的缺损和断裂。
E 选项正确:免疫荧光检查Ⅰ型表现为线性荧光, Ⅱ型为颗粒状荧光,Ⅲ型免疫荧光检查结果为阴性。
C 选项错误: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 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故此题选 C。
考点16: 肾盂肾炎
1.病因
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2.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 | |
定义 |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 为肾小管-间质的慢性炎症 |
病理特点 | - | 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常伴有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 |
肉眼 | 肾体积增大,表面充血,有散在、稍隆起的黄白色脓肿, 肾切面肾髓质内见黄色条纹 | 一/双侧肾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瘢痕 |
镜下 | 灶状间质性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 肾小管腔内中性粒细胞集聚和肾小管坏死 | 局灶性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间 质纤维化;部分区域肾小管萎缩,部 分区域肾小管扩张 |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慢性肾盂肾炎肾脏变形是因为
A.肾小球萎缩
B.肾小管萎缩
C.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
D.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所致E.大量的透明管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慢性肾盂肾炎。
D 选项正确:慢性肾盂肾炎是肾小管间质的慢性炎症,病变特点是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常伴有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
A、B、C、E 选项错误: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 D。
考点17: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首先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分型如下:
1.乳头状癌:最常见类型,青少年女性多见,恶性度低。2.滤泡癌:多发于 40 岁以上女性,早期血道转移。
3.髓样癌:又称 C 细胞癌,是由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 APUD瘤,好发于40~60 岁,分泌降钙素。
4.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恶性程度最高,较少见。【真题重现 202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特点
A.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乳头B.癌细胞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C.恶性程度高
D.间质中有砂粒体【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A、D 选项正确: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光镜下:乳头分支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 即砂粒体,有浸润,有助于诊断。
B 选项正确:乳头上皮常呈单层,癌细胞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毛玻璃样,无核仁,有核沟,核内假包涵体,核相互重叠。
C 选项错误:乳头状癌是原发性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甲状腺癌的 60%,青少年女性
较多见,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10 年生存率达 80%以上。但局部淋巴
结转移较早。故此题选 C。
考点18:糖尿病
1.原发糖尿病的特点
(1)胰岛素依赖型,又称1 型或幼年型:约占糖尿病的10%。主要特点为青少年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胰岛 B 细胞受损,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易出现酮症,治疗依赖胰岛素。是在遗传易感性上由病毒感染诱发的针对 B 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非胰岛素依赖型,又称 2 型或成年型,约占糖尿病的 90%,主要特点是成年发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一般认为 2 型糖尿病是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及组织对胰岛素 不敏感所致。
2.病理变化
(1)胰岛病变: 1 型糖尿病早期为非特异性胰岛炎,继而胰岛 B 细胞颗粒脱失、空泡变性、坏死、消失,胰岛变小、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2 型糖尿病早期病变不明显,后期 B 细胞减少,常见胰岛淀粉样变性。
(2)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萎缩和肢体坏疽等。其病理变化主要为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变硬,血压增高;有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的可有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相应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障碍和病变。
(3)肾脏病变:①肾脏体积增大;②结节性肾小球硬化;③弥漫性肾小球硬化;④肾小管-间质性损害;⑤血管损害:糖尿病累及所有的肾血管,多数损害的是肾动脉,引起动脉硬化,特别是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硬化;⑥肾乳头坏死。
(4)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微小动脉瘤和视网膜小静脉扩张,继而渗出、水肿、微血栓形成、出血等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尤为重要。
(5)神经系统病变:肢体疼痛、麻木,肌肉麻痹等。
(6)其他组织或器官病变。
【真题重现 2022-单选题】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症状轻重不同
B.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C.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D.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释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
A、B、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1 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特点是青少年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胰岛 B 细胞严重受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血中胰岛素降低,引起糖尿病,已出现酮症,治疗依赖胰岛素。2 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特点是成年发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发展较慢,胰岛素数目正常或轻度减少,血中胰岛素可正常、增多或减低,肥胖者多见,不易出现酮症,一般可以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和释放不同。
故此题选 D。
考点 19: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1.概念: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常因缺碘导致甲状腺素分泌不足,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
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本病常呈地域性分布,故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2.病理变化:
(1)增生期: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一般不超过150g, 甲状腺功能无改变,表面光滑。
(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重 200 ~300g。表面光滑,切面呈淡或棕褐色,半透明冻胶状。
(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数目、大小不等,有的结节有明显的界限,常无完整的包膜。结节内常见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瘢痕形成。
3.病因:
(1)缺碘。
(2)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
(3)高碘。
(4)遗传与免疫。
【真题重现 2023-单选题】缺碘可引起肿大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旁腺
B.垂体
C.肾上腺D.甲状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D 选项正确: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常由于缺碘致甲状腺素分泌不足,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本病常呈地域性分布,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可为散发性。
A、B、C 选项错误: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 D。
考点 2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1.概念:指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统称其为甲状腺
功能亢进综合征,即甲亢。由于有约1/3 患者有眼球突出,故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增高。本病多见于女性, 以 20~40 岁最常见。
2.病理变化: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为正常的 2~4 倍,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软,切面灰红呈分叶状,胶质少,无结节,质实如肌肉样。除甲状腺病变外,全身可有淋巴组织增生、胸腺和脾脏增大,心脏肥大,心肌、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眼球突出的原因是眼球外肌水肿,球后脂肪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黏液水肿。
3.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自身免疫性疾病。
(2)遗传因素。
(3)精神创伤。
【真题重现 2021-判断题】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可分为(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2)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