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备考方法

首页 > 医疗招聘考试 > 备考方法

2025重庆医疗事业单位备考:医基必背知识点

华图教育 | 2025-01-13 14:19

收藏

医基必背289条医学基础知识

  一、数据类考点总结—70条

  1.肺动脉是运送血液至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性血管。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通常有1~4支。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自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支气管动脉主要来自第3~5肋间后动脉。

  2.壁胸膜是指覆盖胸壁内面、纵隔两侧面、膈上面及突至颈根部胸廓上口平面以上的胸膜,按其衬覆部位不同分为4部分,包括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及胸膜顶。

  3.在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两侧胸膜返折线互相分开,形成位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5肋软骨后方的三角形区,

  称为心包区。此区心包前方无胸膜遮盖,因此,左剑肋角处是临床进行心包穿刺术的安全区。

  4.上纵隔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前方是胸骨柄,后方是第1~4胸椎体。上纵隔内自前向后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 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3大分支以及后方的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5.下纵隔分3部分,包括前纵隔(心包前方与胸骨体之间)、中纵隔(心包及其包裹的心脏所在的部位)、后纵隔(心包后方与脊柱胸段之间)。

  6.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形似蚕豆。因受肝的挤压,右肾低于左肾1~2cm。左肾在第11胸椎椎体

  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第12胸椎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约在第1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距后中线约5cm。肾门的体表投影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为肾区,肾病病人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7.肾的被膜由内向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及

  肾筋膜。

  8.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肾乳头尖端有乳头孔,终尿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2~3个肾小盏合成1个肾大盏,再由2~3个肾大盏汇合成1个肾盂。成人肾盂容量约3~10ml,平均7.5ml。

  9.输尿管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全长可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其中男性盆部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下行,在输精管后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女性盆部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

  10.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ml,最大容量为800ml, 新生儿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1/10,女性的容量小于男性,老年人因膀胱肌张力低而容量增大。

  11.女性尿道平均长3~5cm, 直径约0.6cm,较男性尿道短、宽、直。

  12.输精管依据其行程可分为4部分即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13.前列腺形似栗子,重8~20g,质韧,色淡红,上端宽大

  为前列腺底,下端尖细为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相贴。

  14.男性尿道有3个狭窄、3个膨大和2个弯曲。3个狭窄包括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最窄);3个膨大包括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2个弯曲包括耻骨下弯

  (凸向下后方、耻骨联合下方2cm处)和耻骨前弯(凸向上前方、耻骨联合前下方阴茎根与阴茎体之间)。

  15.当膀胱空虚时,成年人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倾指整个子宫向前倾斜,子宫的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稍大于90°,前屈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不在一条直线上,二者之间形成的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约为170°。16.腹膜具有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和固定脏器等功能,可以分泌少量的浆液即100~200ml, 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17.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

  18.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19.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自起始处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呈弓形弯向左

  后方,至第4胸椎的下缘向下移行为降主动脉,降主动脉自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

  20.当头面部大出血时可在平环状软骨弓的侧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向后内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进行急救止血。21.颈外动脉有8条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及咽升动脉。22.当前臂和手部出血时可将肱动脉压向肱骨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若用止血带止血,应避开臂部中间1/3,以免由于压迫时间过长而损伤桡神经。

  23.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在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乳糜池位于第1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胸导管引流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3/4部位的淋巴。

  24.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为椭圆形的半透明薄膜,直径约1cm,与外耳道底形成约45°~50°的倾斜角,小儿的鼓膜更为倾斜,几乎呈水平位。

  25.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分为脊神经和脑神经两大部分,脊神经由31对成对分布的神经组成,脑神经由12对成对分布的神经组成。

  26.心输出量是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如果心率为75次/分,搏出量为70ml,则心输出量约为5L/min。一般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为4.5~6L/min。女性的心输出

  量比同体重男性低10%左右,青年人较老年人高。成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高达25~35L/min, 在麻醉情况下则降到

  2.5L/min。

  27.正常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是60~100次/分。

  28.正常人在一次心搏过程中可产生4个心音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心音,通常用听诊的方法可以听到第一、二心音,在某些青年人和健康的儿童可听到第三心音,用心电图可记录到第四个心音。

  29.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静息电位数值略低于

  K*平衡电位,是K*平衡电位、少量Na+内流和生电性Na+-K*泵活动的综合反映。

  30.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 的低渗液体,其 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为黏蛋白,还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

  31.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32.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0.9~1.5, 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 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₃、Na+、K+ 等无机物。

  33.基础胃酸分泌是在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其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且有昼夜节律性,即在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

  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34.胃可分为头区和尾区两部分,头区是胃底和胃体的上1/3,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尾区是胃体的下2/3和胃窦,主要功能是研碎食物,将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逐步排入十二指肠。

  35.食物入胃后5分钟左右就开始胃排空,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脂肪最慢,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36.胆汁是一种有色、味苦、较稠的液体,肝胆汁呈弱碱性

  (pH7.4),胆囊胆汁呈弱酸性(pH6.8)。

  37.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²(m)²,在我国成人体质指数为24可视为超重界线,28为肥胖界线。

  38.腰围主要反映腹部脂肪的分布,成人的腰围在男性不宜超过85cm, 女性不宜超过80cm。

  39.食物的成分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动力效应也不同,在三大营养物质中,进食蛋白质所产生的效应最显著,当机体摄入可提供100kJ能量的蛋白质,所产生的特殊动力效应约为30%,糖和脂肪分别为6%和4%左右,混合性食物约为10%左右。40.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保持清醒、静卧、肌肉放松,至少2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41.当人体发热时基础代谢率会升高,一般情况下体温每升高

  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左右。

  42.直肠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腋下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

  43.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温可因一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但这种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44.体温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

  后1~6时最高。SINCE2001

  45.男性与女性的体温有差别,成年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在月经周期中体温在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3~

  0.6℃。

  46.眼压的正常值是10~21mmHg,双眼的眼压差异不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8mmHg.

  47.非快眼动睡眠分为四期,I期为入睡期,Ⅱ期为浅睡期,Ⅲ期为中度睡眠期,IV期为深度睡眠期,Ⅱ期脑电波呈持续0.5~1秒的睡眠梭形波即σ波和若干k- 复合波,Ⅲ、IV期睡

  眠统称为δ睡眠。

  48.褪黑素的分泌呈现典型的昼夜分泌,昼低夜高,凌晨2点

  达到高峰。

  49.甲状腺激素是酪氨酸的碘化物,包括T₄(四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₃(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极少量的rT₃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三者分别约占分泌总量的90%、9%、1%,T₄分泌量最大,T₃生物活性最强,rT₃不具有生物活性。

  50.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51.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RBC)、白 细胞(WBC) 和血小板

  (PLT)三类,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约占血细胞总数的 99%,白细胞数量最少。若将一定量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匀,置于比容管中,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30分钟,由于各组分比重的不同,血细胞将沉向管底,比容管中上层的淡

  黄色液体为血浆,它占全血总体积的55%~60%。下层深红色,为红细胞,两者之间有一薄层白色不透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52.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40岁以上的人群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53.根据肿瘤在肺内分布部位,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三个主要类型。这种分型与临床X线分型基本一致。其中中央型肺癌最常见,占肺癌总数的60%~70%。

  5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冠状动脉狭窄在35~55岁时发 展较快,以年平均8.6%的速度递增。据国内外统计,60岁之前,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之后,男女检出率相近。

  55.肺硅沉着病(硅肺、矽肺)多在患者接触硅尘10~15年后发病,硅尘颗粒越小,致病力越强,其中以1~2μm 者致病性最强。

  56.细胞死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凋亡,二是坏死。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核固缩,二是核碎裂,三是核溶解。

  57.高血压普遍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三高”即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增长趋势。“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58.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1个半衰期。半衰期过短的药物若毒性小时,可加大剂量并使给药间隔时间长于半衰期,这样既可避免给药过频,又可在两次给药间隔内仍保持较高血药浓度。如青霉素的t1/2仅为1小时,但通常每6~12小时给大剂量治疗。

  59.半数有效量是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通常将药物的LD₅₀/ED₅o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于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有人用1%致死量(LD₁) 与99%有效量(ED99) 的比值或5%致死量(LD₅)与95%有效量(ED₉5) 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60.按维持剂量给药时,通常需要4~5个ti₂ 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增加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均不能提前达到稳态,只能提高药物浓度,因此如果患者急需达到稳态血药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