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基专区
归纳总结
1.胚胎长度的测量标准有3种:最长值(GL)多用于测量第1~3周的胚胎;顶臀长(CRL)又称坐高,用于测量第4周及以后的胚胎;顶跟长(CHL)又称立高,常用于测量胎儿。
2.成熟的T细胞体积较小,大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性T细胞。效应T细胞有显著MHC限制性,只在近距离起作用,能迅速清除抗原,其寿命仅1周左右;而记忆性T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年,甚至终身,当它们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能迅速转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启动更大强度的免疫应答,并使机体较长时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力。
3.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富含血管及神经(末梢),具有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等功能。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连接和保护为其主要功能。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脂肪小叶。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造血组织如骨髓、脾、淋巴结等,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4.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将细胞质染成红色。对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嗜碱性,对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嗜酸性。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合力均不强者,称中性。
5.营养是骨骼发育的必要条件,多种维生素对骨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类骨质的矿化,维生素A能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影响骨的生长速度和骨的塑形,在骨的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C可影响骨祖细胞的分裂增殖,并可影响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纤维与基质。
6.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连接形式。在超薄切片上,连
接处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仅约3nm,内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也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紧密连接又称封闭连接,一般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在超薄切片上,此处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7.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包括: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多效性指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对不同的细胞发挥不同作用;重叠性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生物学作用;协同性指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拮抗性指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网络性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之间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相互刺激、彼此约束,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
8.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②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③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④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⑤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⑥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⑦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9. 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包括:①变性:将反应体系加热至95℃,使模板DNA完全变性成为单链,同时引物自身以及引物之间存在的局部双链也得以消除;②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一般较Tm低5℃),使引物与模板DNA结合;③延伸:将温度升至72℃,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上述3个步骤称为1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继续作为下一轮合成的模板,经多次循环(25~30次)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
高频考点
考点一:四肢骨
1.上肢骨:(1)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2)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手骨。手骨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
下肢骨:(1)下肢带骨(髋骨):髋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2)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考点二:躯干骨的连接
1.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
(1)椎骨的连结:椎间盘、椎骨间的韧带。①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②椎弓间的连结: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2)脊柱的整体观: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
2.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考点三:内耳
1.内耳又称迷路,其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不规则腔隙,包括耳蜗、前庭、骨半规管。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
2.内耳的结构:
骨迷路 | 前庭 | 前庭可分前、后、内和外四壁 |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骨半规管 | 可分为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及后骨半规管 | |
耳蜗 | 由蜗轴、蜗螺旋管构成 | |
膜迷路 | 椭圆囊和球囊 | 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刺激 |
膜半规管 | 有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 |
蜗管 | 在螺旋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
考点四:脊神经
1.31对脊神经分5部分,即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2.各部分脊神经的特点:
颈丛 | 第1~4颈神经前支构成 | ||
臂丛 | 第5~8颈神经 前支和第1胸神 经前支的大部分 组成 | 胸长神经 | 支配前锯肌,若损伤表现为“翼状肩” |
肌皮神经 | 支配肱二头肌,损伤出现屈肘无力 | ||
正中神经 | 损伤出现猿掌 | ||
尺神经 | 损伤出现爪形手 | ||
桡神经 | 损伤出现垂腕 | ||
腋神经 | 支配三角肌,损伤出现方肩 | ||
骶丛 | 腰骶干+全部骶 神经+尾神经的 前支 | 坐骨神经 | 全身直径最粗大、行程最长的神经 |
腓总神经 | 足下垂、内翻畸形、“马蹄内翻足”、跨阈步 态 | ||
胫神经 | 足背屈、外翻位畸形、“钩状足” |
考点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
2.心率: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若心率过快,超过160~180次/分钟,心舒期显著缩短,心室充盈量减少,每搏输出量减少,则心输出量减少;若心率减慢,低于40次/分钟,由于心室容积有限,尽管心舒期延长,但心室充盈量并不能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3.搏出量的影响因素:(1)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2)后负荷:即大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内在收缩机制改变所引起的心缩力量的改变,与前后负荷无关,受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的影响。
考点六: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2.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1)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内面的液体层与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弹性阻力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2)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
考点七: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Hb与O2结合的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 的影响。(2)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3)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容量,而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的氧含量。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为Hb的氧饱和度。(4)Hb与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2.运输形式:
O2的运输形式 | 物理溶解 | 占总运输量的1.5% |
化学结合 | 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98.5%) | |
CO2的运输形式 | 物理溶解 | 占总运输量的5% |
化学结合 | ①碳酸氢盐(HCO3,占88%),最主要 ②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HbNHCOOH,占7%),最高效 |
考点八: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生理特性
一般特性 | 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也均有自身特点①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②具有自律性:但自律性较低且不规则 ③具有紧张性:平滑肌的各种收缩活动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具有伸展性:能容纳食物且不明显增加消化道内压力 ⑤对刺激敏感性不同: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拉、温度、化学刺激敏感 |
电生理特性 | ①电位变化存在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 ②慢波电位起自Cajal间质细胞,又称基本电节律 |
考点九: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
(1)侧支循环形成: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②痔静脉曲张;③脐周或腹壁静脉曲张;④腹膜后间隙静脉曲张。
(2)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
(3)腹水。
2.肝功能障碍:(1)蛋白质合成障碍;(2)出血倾向;(3)胆色素代谢障碍;(4)激素灭活作用减弱;(5)肝性脑病(肝昏迷)。
考点十:肾小球肾炎
1.病理类型
病因 | 肉眼观 | 光镜 | 电镜 | 临床病理联系 | |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 | A组乙型 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 后引起 | “大红肾”“蚤咬肾” | 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伴中性粒细 | 驼峰状 | 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球肾炎) | 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 |||||
快速进行性(新月性)肾 小球肾炎 | Ⅰ型 抗肾小球 基膜型 | 色苍白,可见点状出血 | 新月体由增生的壁 层上皮细胞和渗出 的单核细胞构成 | 新月体,Ⅱ 型出现电 子致密沉 淀物 | 主要表现为急 进性肾炎综合 征 | |
Ⅱ型 免疫复合 物型 | ||||||
Ⅲ型 免疫反应缺乏型 | ||||||
肾病综合征 | 膜性肾小球病(膜性肾病) | 原位慢性 免疫复合 物 | “大白肾” | 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 钉状突起, 虫蚀样上 皮肿胀、足 突消失 | 通常表现为肾 病综合征;多 见于成人 |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 病(脂性肾病) | 无免疫复 合物沉 积,与免 疫功能异 常有关 | 切面肾皮质 可见黄白色 条纹 | 肾小球结构基本正 常,近曲小管上皮 细胞内出现大量脂 滴和蛋白小滴 | 弥漫性脏 层上皮细 胞足突消 失 | 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为引起儿童肾病 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 |
高频考题
【单选题】籽骨是发生在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在运动中起到减少肌腱与骨面摩擦并
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的作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A.股骨
B.髌骨
C.胫骨
D.腓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籽骨。
A、C、D选项错误:均为长骨,不属于籽骨。
B选项正确: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避免股四头肌腱对股骨髁软骨面的摩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的功能。
故此题选B。
【单选题】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D.骶曲前凸,腰曲前凸【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脊柱生理弯曲。A、C、D选项错误:表述有误。
B选项正确:从侧面观察脊柱,可见成人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故此题选B。
【单选题】当高铁进站时,静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可感受到
A.外半规管刺激增加B.上半规管刺激增加C.后半规管刺激增加
D.球囊、椭圆囊刺激增加【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位置觉感受器。A、B、C选项错误:表述不符。
D选项正确:椭圆囊和球囊:位置觉感受器,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刺激;膜半规管:有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当高铁进站时,静坐在座椅上的乘客是直线变速运动,故选D。
故此题选D。
【单选题】下列哪条神经损伤后,会出现“猿手”
A.尺神经
B.桡神经
C.正中神经D.胫神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猿手。
A选项错误: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3、4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
B选项错误:肱骨中段可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C选项正确:正中神经损伤时,所支配的鱼际肌和蚓状肌麻痹及所支配的手部感觉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是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的桡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表现为猿掌畸形。
D选项错误:胫神经损伤后由于小腿后群肌收缩无力,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跖屈,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减弱,同时导致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过度牵拉,使足呈背屈和外翻位,出现所谓“钩状足”畸形。还会出现足底皮肤感觉障碍。
故此题选C。
【单选题】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动脉血压
B.心房压力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心脏负荷。
A选项正确: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心室肌前负荷是指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
压力。
B、C、D选项错误:表述有误。故此题选A。
【单选题】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A.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B.气体分压差
C.肺内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肺通气的原理。
A选项错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B选项错误:表述不准确。
C选项正确: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D选项错误:表述有误。
故此题选C。
【单选题】下列既与门脉高压有关,又与肝功能障碍有关的是
A.侧支循环建立
B.胃肠道淤血水肿C.脾肿大
D.腹水
【答案】D
【解析】肝细胞功能下降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火作用减弱导致水钠潴留,与门脉阻力增加引起门脉高压,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大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