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共基础知识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方法 >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之刑法知识:假释

华图教育 | 2022-01-26 14:05

收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假释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刑法模块是很多学生的“痛点”,要掌握清楚有关刑法的理论,也是很多考生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今天,小编带着大家复习一下刑法中的假释。

  1.概念

  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2.适用条件

  (1)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有一无)。

  (2)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

  (3)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

  3.不得假释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4.执行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5.考验期

  ①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②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③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热门推荐:

  事业单位历年进面分数线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事业单位新大纲大纲ABCDE改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