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共基础知识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方法 >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之刑法知识:犯罪主观方面例题

未知 | 2022-01-25 15:49

收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犯罪主观方面

  【例题】

  1.(单选题)赵某为了防止果园中的果子被偷。明知道私拉电网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还是在果园四周拉上电网,最终导致前来偷水果的夏某触电身亡。赵某的行为应被认定为(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A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内心并没有“希望”的心理状态。不是直接故意,A项错误,排除。

  B项,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就是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即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属于间接故意。B项正确,当选。

  C项,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C项错误,排除。

  D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甲为了杀死乙,在乙的饭菜里投放毒药。甲明知丙可能因为与乙分食而中毒,却不顾丙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我国《刑法》界定了犯罪主体的主观要件:故意和过失。其中,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行为主体希望结果的发生就构成直接故意,如果是放任了结果的发生,则是间接故意。因此甲对乙的死亡属于直接故意,甲明知丙可能因为与乙分食而中毒,仍然实施下毒的行为,故甲对丙属于间接故意,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热门推荐:

  事业单位历年进面分数线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事业单位新大纲大纲ABCDE改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