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之理性爱国
申论热点之理性爱国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背景概况】
2021年7月20 日,一场暴雨让整个河南陷入水深火热中。全国人民都十分的关心河南人民的生命安全,纷纷加入到了河南救援行动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明星、各大企业等通过捐钱捐物、或者直接参与到救援现场等方式,为帮助处于困境的河南人民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些行为无不体现出来我们中国人民藏于心中深深地爱国主义情怀。所谓“多难兴邦”,正是在我国人民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这一颗颗爱国的心聚在一起,凝聚成了能对抗无情灾难的巨大力量。其中鸿星尔克因其给河南捐款,引发广大国民支持。又因国民为支持鸿星尔克在其线下店购买鞋子扔下超额的钱就跑,在其直播间纷纷盲目下单给该企业带来困扰而频频登上热搜。
鸿星尔克为处于暴雨灾难之中的河南人民捐款这一体现其高尚的爱国情怀行为,是十分值得称赞和表扬的,受到人们的支持也是理所应当。但是正是通过此次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应该的支持的到底是这种“盲目的、随大流的”爱国主义行为,还是更为理性的爱国行为。不管是鸿星尔克的捐款,还是人们为支持鸿星尔克而做出的行为,人们爱国都应该保持理性。像这一类似的爱国行为,稍有不慎,就会变味,变成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例如2012年西安“915反日游行”事件,在这个案件中,一些人打着“爱国、反日”的口号,砸车打人,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而,我们在此更应该支持的是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
【深度分析】
(一)非理性爱国主义带来的危害
第一,弱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在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容易形成暴力倾向,不遵守社会秩序,藐视社会法规,从而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要具有“爱国、守法”的精神品质,而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背离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品德要求。
第二,引发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扰乱社会秩序。极端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通常会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并声称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采用人民群众的力量,而采用非理性的暴力行为来疏解人们的情绪。很多受到鼓动不明真相,缺乏判断能力的民众,会去支持、散播自己的反动思想,以热爱祖国、维护正义、保护弱小的名义,来做出一些违背社会治安和道德的行为。这种“左的、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会严重的扰乱了社会治安,对国家和人民,以及青年自身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第三,阻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助力。但由于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人们正确的、正义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导致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遭到了阻碍。。
(二)消解非理性爱国主义行为的对策
第一,加大社会主流价值观意识传播力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目前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意识传播力度不足,存在着传播虚假化,即留于表面,还有传播碎片化的状况。加大主流价值观传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不是只做表面工作,要落实到实处,在社会上,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的组织宣传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家庭中,父母也要重视孩子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将传播社会理念的责任落实到家庭中去。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改变“应试教育”,只关注学学习成绩的教育理念,从国家层面,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下达到国家的教育政策中为学生营造全国上下,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社会氛围。第二,加强法制建设,让人们在遵守社会法规之下开展爱国主义行动。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采取措施,严格地惩罚违法乱纪者。在面对青少年集体民粹主义行为时,要严肃的处理,做到有责必究,同时给予相应的教育和惩罚。国家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全面的法律措施,来约束人民的非爱国主义行为,要让人们的爱国主义行为,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
申论热点之理性爱国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5ac948c8936dae0a42bbfe53637bbcde)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