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对于2022年的国考,相信大家目前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中了,今天来呀是想给你们分享一些我总结出的经验,不知道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资料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比重问题,希望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材料或者题目中出现“比重”、“占”等字眼,描述了部分与整体关系的题型为比重问题。首先,带大家回顾下近五年国考行测真题中比重问题出现的频次,以及在资料分析中所占的比例,不难看出在近五年的国考20个资料分析的题目中,比重问题在每年都有所涉及,其中在2018年的时候竟然达到35%,近两年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所以可以大胆的预测2022年的国考中一定会涉及比重的相关题型,并且所占资料分析的比重也会不低。
年份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题量 | 5 | 4 | 1 | 7 | 3 |
比重 | 25% | 20% | 5% | 35% | 15% |
既然是那么重要的内容,那就需要咱们一起系统的学习下,首先看下比重问题会涉及的基础公式以及相关的题型到底有哪些。从思维导图中不难看出,比重问题主要包括两个个部分的知识点,包括比重的计算以及比重的比较,每个题型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咱们来分别学习下。
一、比重计算类
比重计算中较为轻松的就是基本公式的应用,,从基本公式可以看出,比重问题主要就是讨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做比重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将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熟练掌握。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得非常熟练了,来一道例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它怎么应用?
例如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市地级)第117题:2019年,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地铁客运量占全国地铁客运总量的比重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这类题目的题型特征就比较明显,问咱们比重在哪个范围,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比重,只要套入公式,计算出比重的具体数值就可以了。
当然考试的过程中计算比重不可能都是那么简单的题型,如果题目中材料中给出部分和整体量的现期量分别为A、B,以及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a和b,而问的是基期比重的情况下,,以后咱们遇到这种情况, 直接使用基期比重的公式。
二、比重比较类
关于比重计算的基础公式应用的题目相信对大家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咱们吃过开胃菜之后,接着看下它的另一种特殊题型—比重比较类,它的题目特征一般会问:不同对象的比重中,最高的是?最低的是?当整体量相同时咱们只需要看部分量的大小,当整体量不同时就需要进行分数比较,分数比较的时候优先使用分数性质,解决不了时再使用直除的方法。
例如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市地级)第127题:设2017年1—2月出口船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比重为X,同期出口船承接订单量占全国承接新船订单量比重为Y,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量占全国手持船舶订单量比重为Z,让考生比较X、Y、Z的大小,就是咱们整体量不相同时的比重比较的典型题目。
还有一种特殊的题型就是让你比较两期比重的大小,问你今年比去年的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这里直接给大家提供一个推论:若部分增长率(a) >整体增长率(b),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即比重上升;若部分增长率 (a)<整体增长率(b),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即比重下降。以后大家在遇到符合这种特征的题目的时候直接使用推论即可。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比重问题已经有个初步的了解了,相关的公式和方法记牢了吗?相信大家以后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会更加自信的,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