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在哪里看_国家公务员局官网

未知 | 2021-08-14 16:02

收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2 2021年xx月xx日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021年11月27日
2021 2020年10月14日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20年11月29日
2020 2019年10月14日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9年11月24日
2019 2018年10月21日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2018年12月2日
2018 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2017年12月10日
2017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6年11月27日
2016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5年11月28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之必背四大类名人名言

  一、知识积累主题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译文】聚集起土来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发作起来;聚集起水来成为深水潭,蛟龙就在这里生长起来;聚集起善行来成为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

  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荀子•修身》)

  【译文】道路虽然近,如果不去走,就走不到;事情虽然小,如果不去做,就做不成。那种天天空闲无事的人,是不可能超过别人的。

  3、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谓也。(《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在某地要住上一年,就种植谷物;住上十年,就要种植树木;住上百年,就要积德行善,招徕远方之人。所谓德,就是能招致别处的人和物来到身边。

  4、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白虎通义•性情》)

  【译文】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识。你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广了,便不致为一些事所迷惑,还能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二、道德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废,连腐朽了的木头也弄不断;(如果坚持下去)雕刻起来没个完,金属和石头也能刻得动。

  锲,qiè:用刀子刻。镂,lòu:雕刻。

  2、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译文】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自己留心记取,认真学习遵循;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反省自己。

  修然:修,遵循。存:留。愀,qiǎo:脸色改变。

  3、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修身》)

  【译文】用善行来洁身自好,就可以比拟尧舜。

  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译文】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不能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译文】君子尊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出于献媚;依照正义的标准,直接举出别人的过失,也不是诽谤别人。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

  【译文】正义在先私利在后的,光荣;私利在先正义在后的,耻辱。光荣的,经常顺利通达;耻辱的,经常走投无路。

  7、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荀子•君道》)

  【译文】公道通畅,那种只顾私人利益的路子就杜塞了。公义倡明,那种只顾私人利益的事情就停息了。

  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人固然要死去,(但死的价值却不同)有些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或:有的。

  10、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义•三教》)

  【译文】什么叫做教呢?教就是效法(学习)。上面怎样做,下面就跟着效法(学习)。

  11、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人享贞。(《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文】天(自然界)公正无私,春夏秋冬四时在不断变化;地公正无私,各种各样生物不断生长;人公正无私,人人能享受到安宁幸福。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集•诫子书》)

  【译文】一个君子的行为,应安静地修养自己,用俭约来培植德行。如果不澹泊(不澹泊,即追求功名利禄),便无法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安静地修养自己,便不能够达到遥远的目标。

  澹泊,dànbó:也写为淡泊,不追求名利。澹,安静。致:达到,实现,如致远,致富。

  三、国家治理

  1、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译文】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顺应天道规律来治理,就获得吉祥;不合天道胡乱来应对,就遭到凶灾。

  2、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译文】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普遍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利。

  博:多,丰富。

  3、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立则政立矣。”

  (《法言•先知》)

  【译文】有人问:“怎样治国呢?”回答是:“要确立政令。”又问:“怎样确立政令呢?”回答是:“确立政令的根本在于每个人(加强自己的修养后)立正自己的身子,这样国家的政令自然能确立了。”

  4、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文】只要有利于国家社会的事,做起来可以不顾自身。

  苟,gǒu:假如。社稷:社,土神;稷jì,谷神。古代祭祀土神和谷神,把“社稷”指代国家。

  四、社会生态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译文】加强农业,厉行节约,天(大自然)就不能使人贫穷;给养充备,动作得时,天就不能使人困顿;遵循大道治国,不出偏差,天就不能使人受祸。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译文】尊崇天而思念它,哪如把它当作物质收养起来而制裁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

  3、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译文】弯曲的木材,必定要通过正木器的蒸烤、矫揉,才能挺直;钝的金属器具,必定要通过石头的磨砺,才能够锐利。人本性恶,必定要通过师长和法度的教育,才能够变得端正;得到礼义的薰陶引导,然后才能治理好。

  枸,gōu:通钩,弯曲,枸木指弯曲的木材。檃栝,yǐnkuò:竹木的整形工具,揉曲叫櫽,正方称栝。烝,zhēng:通蒸,用蒸汽加热,使被矫正的木材柔软,以便矫正。矫,jiǎo:矫正,纠正,改正。金:金属器具。砻厉,lónglì:磨砺或研磨用的砺石。砻,去掉稻壳的工具,像磨,稻谷砻过以后的外壳,叫砻糠。师法:老师和法规。

  原文标题:申论备考之必背四大类名人名言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e634595ba17c057f94c4f45ba987fb49)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