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执法有温度,社会更和睦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市一名出租车司机的不幸离世,把人性化执法的话题推上了热搜。张师傅因心脏病突发将出租车停在路边,打开车窗并开启双闪后躺在副驾驶休息,但由于发病时正是凌晨四点,路上行人稀少,未能得到有效救治,不幸于上午9点42分失去反应。但就在张师傅猝死的37分钟后,当地交警发现了违停的车辆,在粘贴违停罚单后便离开现场,并未发现车内的张师傅。直至上午10点43分,群众发现车内异常后拨打120,但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张师傅已失去生命体征。
虽然司机的猝死与交警并无因果关系,涉事交警也因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法而受到了惩罚,但人们不禁要问,在车窗与双闪同时开启的情况下,交警为何没有发现车内的异常?发现车辆违停后为何不是劝说司机尽快离开,而是直接粘贴罚单?开罚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收罚款还是为了管理交通秩序?这一个个问号的背后,是广大群众对执法部门人性化执法的期待,更是对社会有效治理向往。
有温度的执法,能让执法对象感受到尊重,从而配合执法工作。谈到城管与商贩,我们常会想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如城管强制没收摊位,商贩暴力抗法等等。但当武汉市城管对愿意配合管理的商户送上一朵鲜花后,这种人性化执法的方式不仅让商户主动整改,更将城管与商户的关系推上了新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与底线,执法者如果得理不饶人,动辄训斥、怒吼执法对象,当事人即便知道自己做错事,或许也会因为被当众斥责的难堪而产生一些过激行为。所以,执法过程中多增加一些温度,与执法对象良性互动,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能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互相理解,营造和睦友善的社会氛围。
有温度的执法,树立了执法队伍的光辉形象,让群众看到执法者时,感受到的不是畏惧,而是亲切。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因违法而被惩罚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执法者从现实情况出发,免除了涉事者的处罚决定,更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四川雅安民警马敏答为了保护一名八旬老人,驾车闯红灯后挡在老人身前,避免了老人被其他车辆撞伤,成功地护送了老人,老人也对他鞠躬致谢。当地交警部门考虑到马敏答救人的初衷,免除了对他闯红灯的处罚,让冰冷的执法者有了温暖的形象。人性化的执法,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不论对执法者还是执法对象,都能因为执法的温度,而感受到生活中的正能量。
执法要有温度,但温度也要有“度”,如果过分强调人性关怀而对违法事实视而不见,则违背了人性化执法的初衷。人性化执法终究还是要执法,面对违法事实,我们不能只讲人情不讲法律,如某地交警对于外地车辆的违停开出了“最萌罚单”,即只有温馨劝导而没有处罚决定。分明违反了交通法规,堵塞了交通,只因当地发展旅游,要给外地游客留下好客的好印象,就不惜践踏法律的尊严,这不是人性化执法的初衷。执法的温度应当是在执法过程中让执法对象感受到平等、尊重,而不是可以为了“好形象”而选择性执法。
出租车司机不能死而复生,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如果交警在执法时选择多看一眼,司机是不是会因为被更早地发现而有了抢救成功的可能?如果执法者真的将“温度”刻在心里,是不是发现违法事实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有温度的执法既能让执法对象感受到尊重,又能为执法者树立光辉形象,只要我们把握好“人性”与“执法”的边界,相信有温度的执法,一定可以带来更和睦的社会。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