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官方网站是哪个_国家公务员局官网

未知 | 2021-08-13 10:56

收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2 2021年xx月xx日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021年11月27日
2021 2020年10月14日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20年11月29日
2020 2019年10月14日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9年11月24日
2019 2018年10月21日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2018年12月2日
2018 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2017年12月10日
2017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6年11月27日
2016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5年11月28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五年过渡期巩固脱贫成果

【背景事件】

政府工作报告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4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介绍,中国将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中国将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目前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此外,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来集中帮扶。过渡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提出观点】

从南湖红船到今天的中国,一批批的中国青年披荆斩浪,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20年,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取得了精准脱贫的全面胜利。脱贫攻坚解决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期待的小康家庭,设置五年巩固期,维持脱贫攻坚的成果对于全体国民、中华民族都有重大意义。

【综合分析】

在中央一号的文件中提出的脱贫攻坚的过渡期其历史意义重大。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现有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通过五年巩固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彻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人人小康。二是有利于农民持续性增收,“扶上马,再送一程”,在脱贫攻坚的五个一批,生产、生态、教育、异地搬迁和社会兜底使得农民有了脱贫的底气和信心,但进行巩固脱贫仍需从生产、技术等多方面持续加强,进行深层次的扶贫。三是强化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公信力。脱贫是广大基层干部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最伟大的事业,持续关注脱贫攻坚,密切了干群联系,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

【提出对策】

第一,强化帮扶政策。国家的精准脱贫不是挂在嘴上的,落实在实质的政策文件中。新成立的乡村振兴办公室要不断坚强对乡村尤其是刚脱贫的地区的持续关注和帮扶,将精准脱贫政策持续进行,持续落实。各级省政府也要重点关注本省的扶贫重点县,下大力气扶持落实好扶贫政策。

第二,团结社会力量。脱贫攻坚不是党和脱贫群众双方的责任,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功也不是单凭共产党的力量完成的,是中华民族贡献全体的力量,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企业,媒体,政府,群众齐发力,共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三,基层干部压实工作责任。在脱贫的最后一公里,第一书记是基层百姓的定心针,是百姓的贴心人,第一书记紧抓政策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基层,用眼睛看他们的现状,用耳朵听他们的需求,用心感受他们的疾苦,坚持守住,不让一家一户脱离小康队伍。

【思维导图】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