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暂未公布,一般会于2021年10月中旬发布公告,今天,华图教育就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22年国考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国考!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材料的整合,以及对语义的提炼加工,而想要提升这些能力是有着方法技巧的。
一、材料要点的整合——合并同类项
对于材料要点的整合能力,即能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找到的要点进行分辨。分类标准及方法多种多样,新私学教育专家发现,按照同样的主体进行分类最为常见,比如:
如果考生已经从材料中找到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的相关要点,然而没有经过整合的要点,十分零乱且难以满足限定的作答字数,因而需要进行分类整合。
1、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观念助长了商贩制售不安全食品的气焰;
2、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但问题出在执行上,具体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才导致“三鹿奶粉”等恶性事件频发;
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经营者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法奸商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弄虚作假、掺杂使坏,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造成巨大危害;
4、食品是否安全,首先取决于商家的良心,这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闸门。当商家利欲熏心、良心泯灭时,就会不讲诚信、将欺骗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铤而走险,挑战道德的底线乃至法律的尊严;
5、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不法分子要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
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1条谈论的是民众一方的原因,第2条谈论的是政府一方的原因,第3条谈论的是商家一方的原因,第4条谈论的是商家一方的原因,第5条谈论的是政府一方的原因。因而,我们可以将第2、5条整合在一起,第3、4条整合在一起,第1条单独在一起,原来的5条便被整合为三方面内容,即“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观念”、“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法律政策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三方面原因。整合后的内容,再经过概括便可以成为符合作答时的标准答案了。
二、要点语义的提炼——概括能力
在整合好要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整合后的内容进行概括,从而完成对材料得分要点的提炼加工。而在概括时,许多考生不能掌握有效方法,往往是简单地对材料内容进行删减,其结果可想而知的是将得分要点“忍痛割爱”。下面小编就两种常见的概括方法进行介绍。
1、理论积淀法
顾名思义,这样的方法,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应用政策理论中常用的“专业性词汇”替换材料中“啰嗦”的表述。如: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前些年提出要修建“汉代一条街”,而事实上汉朝根本没有街道,街道直到宋朝才出现,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开封市中心的开封御街,街口伫立着两名骑象武士,许多过往游客不解:“他们为什么骑大象,这里不是中原吗?”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兴土木,重建“唐宋风貌街”、“明清一条街”等。
这段材料内容不难理解,然而在概括时对于其中的案例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如果有考生熟悉我国政策理论便可以指导,材料中的“刘邦故里”和“开封御街”这样的例子和“唐宋风貌街”、“明清一条街”这样的表述可以用“仿古”这个稍显专业化的词汇概括。于是,一句“全国各地盲目仿古建设盛行”便可以概括本段内容了。因而,备考者想要取得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平常多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累“专业词汇”。
2、摘句法
对于一些理论水平较为“捉急”的备考者而言,想要获得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方法技巧的——从材料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来概括全部材料内容。如:
2011年浙江综合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16260亿,资产总额12036亿元,利润总额753.2亿元,税收总额915亿元,研究开发总额134.2亿元,从业人数为147.7万人。尤其是浙江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浙江综合百强企业排第一位的是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1132亿元,浙江制造业百强企业排第一位的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营业收入为742.5亿元。浙江综合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资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营业总收入从2008年的8451.5亿元增加到2011年16260.3亿元,营业总收入增加了1.92倍。
这段材料中列举了许多数据,而核心的观点便是材料中的“尤其是浙江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句表述。所以从材料中找寻高度概括话语也不失为一个提升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来源文章:广东分院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