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历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在哪查询

华图教育 | 2021-08-30 16:23

收藏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暂未公布,一般会于2021年10月中旬发布公告,今天,华图教育就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22年国考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国考!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素材: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申论素材: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长期观察中国经济会发现:一些反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指标,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等,均快于GDP增速。这背后,既有大企业转型升级的功劳,也离不开新兴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的支撑。如今,无论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医疗设备、智慧家居,还是服务于超大项目的精密元件、无线安防,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甚至在全球也是佼佼者。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助力中国经济肌体更强健、韧性更强劲、动能更充足。

  鼓励“专精特新”,实质是鼓励创新。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中的“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6.4%,平均拥有发明专利近12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鼓励“专精特新”,营造“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的健康生态是关键。不妨通过政策层面的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目前我国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3批4762家,单项冠军企业5批596家;“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再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企业培育库不断扩围。资本市场也可考虑酝酿上市融资绿色通道,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通过培育和扶持,以期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鼓励“专精特新”,还需厚植创新沃土,拥有创新包容之心。土壤肥沃了,才会有更多种子发芽、更多幼苗破土。应当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家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弘扬企业家精神,聚焦主业、苦练内功,以独门绝技拓展市场空间,以坚守责任使命蓄力行远。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对于企业来说,冷静分析、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携手共赢,一定能战胜各种挑战,不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9日 07 版)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0819/c1003-32199057.html

  文章原标题: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民时评)

  原文标题:2022国考申论素材: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7108abab9eb669d34ffa1824f92e4384)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