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暂未公布,一般会于2021年10月中旬发布公告,今天,华图教育就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22年国考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国考!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1国考申论范文评析:以乡村振兴为基 筑现代化强国之厦
2022年公务员考试备考需要提前准备,本站“申论范文”栏目将陆续更新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供大家借鉴学习。
以乡村振兴为基 筑现代化强国之厦
评析:递进式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强国”的关系比作“基”和“厦”,形象具体。虽然标题结构在字数上缺乏一点对称,但是贴切的比喻在体现文章核心观点的同时,提高了标题美感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为了达到字数对称而把标题后半句取为“筑现代强国之厦”。“现代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在含义上可是有很大的不同。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字数上稍微有点偏差的结构性标题,思考再三还是无法达到字数对称,也不要过于追求字数上的对称性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随着2020年将抵,提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卷在即,解决“三农”问题便首当其冲。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三农”问题也终于迎来了解决的转机。然而,农村空心化积弱难平;农业粗放化屡见不鲜;农民空巢化由来已久。问题的艰巨性让我们明白,将之解决绝非一日之功。只有把握住“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的这一总要求,坚持不懈,方得始终。
评析:背景式入题,通过阐述相关的时政背景,指出扶贫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目前还面临着很多“三农”问题亟待解决,水到渠成亮明本文观点,阐明“解决三农问题”的总要求,引出下文。这段开头切题得很好,契合文章主旨要求,且引号内的表述既形象具体又规范专业,可以看出作者在此领域积累了不少经典词句。在写作上,作者多使用短句,干脆利落、通俗易懂又不失内涵,让人读起来比较轻快,也容易抓住核心观点,考生可以学习借鉴。
以“资”汇农业,加快转型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精粮要有机,粗粮求自然,蔬菜讲究嫩绿,肉制品图个鲜活。庞大的消费需求自然衍生巨大的市场空缺,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冷链的构建,让这一广大需求有了得到满足的契机。广大的社会企业家应当借着惠农政策的东风,因势利导,汇“资”于农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守住食品安全的生命线。这样既解决了民生问题的老大难,也促进了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助力“农业强国”梦想的实现。
评析:对策1,从相关背景来说明提出这个对策的原因,接着说明如何做,以及如此做之后可以取得的效果。这种写作逻辑是策论型申论常用的说明方式,可以达到逻辑清晰、对策明确的表达效果,增强对策的说服力和论证力。不足之处在于,在对策细化和可操作化部分,表达比较简略、一笔带过,不够具体详细的表达会使得提出的建议/对策/要求力度大打折扣,会被认为没有实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是考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技”辅农民,提高科学素养。生产力的现代化离不开生产资料的现代化,以山东巨明农机和衮州国丰农机为代表,我国顶尖农机制造业堪比美国著名的爱科农机,但再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农民这一关键环节。没有相关的操作技能,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自耕自收,拔草补苗等“一条龙服务”。除此之外,现代农民还应有优种辨析、立体农业搭配、预病防虫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及能力。由此可见,必须切实用好科技特派员、利农补助等妙招,培训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才能培养新时期现代化农民,助力“农业强国”的构建。
评析:对策2,提出“三农”问题中的第二方面“农民”的解决对策,从相关背景及客观道理入手,说明“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接着细化如何做,最后回扣主题。可以说,整段文字表达流畅,可读性很强,而且详细描述了农民所需的科学素养具体是什么,具体该如何做,虽然寥寥数句,但读者已把对策记心中,言简意赅又达到表达效果。
以“美”绘农村,优化乡村生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众所周知,乡村旅游业让收益与环保有机统一,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然而,再其大行其道的过程中,既生繁花亦得野稗,同质化竞争严重;商业化气息积重,致使质朴乡村、静谧乡愁失真化,自诩加快乡村建设要如“急火烹小鲜”,实则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在优化乡村生态,守住美丽乡愁时必须讲求实际,结合地利,紧扣“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小镇,撑起“农业强国”的脊梁。
评析:对策3,国家领导的金句,增强说服力;接着指出现实中乡村旅游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要求,亮明观点。本段的亮点在于,最后的总结中,作者能够提出对应问题的解决之策,虽然在篇幅上占比小,但是字字道出了对策的具体内容。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可以善用“因此”来作总结,能够让读者一眼便看到文章核心观点,这对阅卷官来说是很重要的。
事到万难须放胆,乡村振兴固然任重道远,但更应贴合实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儿,把握机遇,坚定树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导向,锲而不舍,使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成就强国伟业。(共987字)
评析:总结式强调文章观点,激励式强化对策要求,引用式丰富表达效果。其中,引用式的表达形象生动,上下句承接自然,“干劲儿”“闯劲儿”两个词表达到位,儿化音的使用使得表达更加具有亲和力,这句话可以积累进考生们的词库哦。
总评析:本文中心突出,观点明确,契合主题,表达流畅,结构完整。优点有2:1、从词语表达上来说,规范化、专业化、形象化的字词表达,如“精准扶贫”、“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以“技”辅农民、以“美”绘农村等等,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表达形象具体,具有亲和力又有说服力;2、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三个对策之间一脉相承,按照“三农”问题的顺序,分别用“资”汇、“技”辅、“美”绘等动词来提出对策,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直指对策核心,让三个对策段落充满结构整齐之美。不足之处在于,策论型申论写作内容上可以偏对策内容多一些,而在对策原因和背景的阐述上可以点到为止,否则容易导致提出的对策不够具体,影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