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一般在哪查看_国家公务员考试官网

未知 | 2021-08-27 15:09

收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2 2021年xx月xx日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021年11月27日
2021 2020年10月14日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20年11月29日
2020 2019年10月14日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9年11月24日
2019 2018年10月21日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2018年12月2日
2018 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2017年12月10日
2017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6年11月27日
2016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5年11月28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学习言语之时,总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但似乎又没记住什么,甚至有些同学学到最后就记得言语部分的知识就剩下一个关联词了,别的没学会,就记住了一个在分析文
段的时候就去找关联词,最离谱的同学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言语题,不就是转折之后找重点吗?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言语老师就会感到血压升高,但是静下心来之后,我才意识到大多数同学都想在言语之中寻找到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像是著名小说鬼吹灯中的寻龙诀一样的秘法,直接可以道破言语的天机,还简单好记。

  既然同学们有要求,作为同学们公考路上的好伙伴,华图的老师绝不轻易认输,安排!

  关联词作为揭示文段逻辑的关键细节,确实犹如寻龙诀一般,简单好记却又暗含至理,所谓大道至简,有的时候不是同学们觉得它好记,而是关联词真的好用,而且针对的题型范围也广,确实是我们言语理解与表达之中的解题利器。

  我们先把目光放在关联词上,中文的关联词种类繁多,但是公考之中这五类是最重要的。转折、递进、因果、必要条件和并列。

  这五种关联词的经典格式和在分析文段的重点我们放在下图中,不再赘述。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再和大家啰嗦这些基本知识,搞得好像我们在糊弄大家一样,我们今天要重点讲一讲当一个文段中出现多个关联词中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缕清文段的逻辑,如何分析文段的重点。

  图片中的内容已经将关联词的基础知识全面表明,我们现在来通过一道例题来分析一下,在文段中出现多个关联词时,如何区分每个关联词起到的作用以及到底是哪个关联词才能帮助我们确定重点句也就是文段的总句。

  在这道例题之中我们发现文段前半部分有通过“但是”引导出来的内容,文段的中间部分有通过“与此同时……并……”表示的并列关系,还有在文段后半部分通过“所以……”表述的因果关系,而且在因果关系中“所以”后面还有一个通过“并”表示的并列关系。

  文段中真可谓是关联词开会,如果同学们想要通过关联词判断文段的重点,可能会觉得有些混乱,但是只要我们记住每个关联词的作用,分析清楚文段的内在逻辑,这些看起来混乱的关联词便是可以帮助我们直接锁定重点的寻龙诀。

  我们接下来就仔细分析一下,文段先是通过背景引入话题新兴产业,然后通过第一个出现的关联词“但是”提出问题即——“这些新兴产业人才匮乏,导致我国人才结构不平衡,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之后又通过“以此同时……并……”给出了在新的情况下也就是新兴产业出现的情况下要完成的目标,最后通过“所以”给出结论,这个结论也就是有并列关系“并”引导出的对策即——“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应该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升学深造的首选”和“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这两方面。

  文段呈现出了一种为了解决问题完成目标而给出的对策方法,那么自然而然对策与方法便是作者的表述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那我们观察选项发现是B项,发展新兴学科教育,提升人才资本。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发现只要缕清文段的内在逻辑,了解每个关联词起到的作用,那么关联词便可以成为我们解题的利器,快速精准的锁定答案。

  在文章的最后,我给大家按照对策和观点这两个主要类型题,给大家梳理一下。

  文段是问题对策类,问题之中的关联关系不重要,主要分析对策中的逻辑,找到最根本的对策。

  文段是原因结论类,那么原因之中的关联关系不重要,重点看结论之中的关联关系。

  文段是现象观点类,那么现象之中的关联关系不重要,重点看观点之中的关联关系。

  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在公考之中更进一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