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在哪里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未知 | 2021-08-18 16:14

收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2 2021年xx月xx日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021年11月27日
2021 2020年10月14日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20年11月29日
2020 2019年10月14日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9年11月24日
2019 2018年10月21日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2018年12月2日
2018 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2017年12月10日
2017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6年11月27日
2016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5年11月28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字,我们可以探究其“形、音、义”,如果要辨析一个词、两个词甚至多个词的异同,我们又该从什么角度或哪些维度重点展开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语体风格和词语的搭配等方面辨析。

  现在,就让我们具体看看如何正确使用词语的搭配。在使用之前,我们需要掌握词语搭配主要涉及的类型:

  第一,语法的搭配。主要考察主谓宾之间搭配。例如“月光和树影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和树影本身是无法发出声音的,这里主谓搭配不当。又如“以历史的眼光(洞察/运筹)世界大势”,该句考察谓宾搭配,眼光应该是观察、洞察世界趋势,运筹指的是谋划、制定策略,与眼光不搭。再如“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主宾搭配不当,应修改为“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

  第二,搭配的对象。例如成语“不可思议”与“不堪设想”,都有难以想象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不堪设想”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多指事情发展到极坏的地步。所以不堪设想的搭配对象为不好的事物。如词语“交流”和“交换”,交流的对象可以是经验、文化、思想等抽象词语。交换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所以,词语和成语大都有自己的搭配对象。

  第三,搭配的范围。例如“边疆”和“边境”,边疆指靠近国境线的大片领土,“边境”指国境线周边的长条土地,故边疆指称的范围大于边境。例如“食古不化”和“食而不化”,“食古不化”,吃了古代的粮食不消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运用。而“食而不化”不局限于古代,故其搭配范围更广。

  第四,约定俗成的搭配。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很多成语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搭配,比如“奉为圭臬”“凤凰涅夫”“凭空臆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等。

  当我们掌握了词语的以上搭配时,就可以更好的去辨析选项间的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以致用。

  【例1】与欧洲建筑相比,中国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来说,一座欧洲建筑是较为________的,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长卷,必须一段段逐渐________,而不可能同时看到全景。从一个庭院到另一个庭院,每走一步,景色似乎都在________,给人留下深切的感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 呈现 更替

  B.一气呵成 领悟 延伸

  C.一目了然 展开 变换

  D.一览无余 欣赏 升华

  本题答案为C项。先看第三空,横线搭配景色,A项和C项指景色在变化,搭配得当,保留。B项“延伸”指延长、伸展,D项“升华”一般搭配情感,二者不能搭配景色,排除。再看第一空,横线形容欧洲建筑的特点,并与中国古建筑“不可能同时看到全景”构成转折关系,故该横线指欧洲建筑能一下看到全貌。比较选项,A项“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一目了然”意思是一眼就能看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本题选择C项。

  【例2】《自私的基因》出版于1976年,但这本书的魅力、争议和影响力却________。有趣的是,这本书初版时学界还有反对之声,公众则高高兴兴地________了它。几十年过去,书中理论在学界越来越少争议,公众反而________般开始担忧这本书“太过极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放异彩 接收 恍如隔世

  B.历久弥新 接纳 醍醐灌顶

  C.与日俱增 接受 如梦初醒

  D.如日中天 接手 茅塞顿开

  本题答案为C项。先看第一空,横线需同时搭配“魅力、争议和影响力”,A项“大放异彩”为褒义词,不能与“争议、影响力”搭配,排除。再看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公众不拒绝,能容纳该书。B项和C项皆可。D项“接手”指接替,不能与“它”搭配,排除D项。再看第三空,语境为公众开始担心该书极端。B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见解,世人彻底醒悟。文段并未表明受到其它事物影响而醒悟,故排除B项。C项“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符合语境。最后验证第一空,“与日俱增”指随着该书出版后,其“魅力、争议和影响力”一天比一天大,搭配得当,也照应了前面的时间。因此,本题选择C项。

  以上两道例题,主要考察语法方面的搭配,对于其它的搭配类型,囿于文章篇幅,我们不再一一列举,同学们可以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留意,学好搭配,巧用搭配,让我们做起逻辑填空更加简单容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