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在10月中下旬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局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考试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语义轻重法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逻辑填空题是行测言语的必考题型,也是题目数量最多的一类题。具体来看,在国考行测言语40道题中,20道逻辑填空;在2021年河南省考行测言语30道题中,15道逻辑填空题。由此可见,逻辑填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考生而言,逻辑填空题在选答案的过程中却异常纠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语义轻重在逻辑填空题目当中的运用,希望达到更好的做题效果。
一、语义轻重法介绍
语义轻重法:在逻辑填空题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词语的基本意思是相似的,但是语义的轻重却不相同。比如“妨碍”与“妨害”这一组词语,它们都有“阻碍”的意思,但是“妨害”相较于“妨碍”语义程度更重,侧重的是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的是“健康”。而“妨碍”侧重于强调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并没有达到损害的地步。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类似的词语时,应该看一看文段在表达意思的过程中用词是重还是轻,如果文段表义轻,那么我们选词也要与文段相对应,选择语义较轻的词语,反之亦如此。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看语义轻重法在逻辑填空题中是如何帮我们解题的。
二、例题精讲
例1.信息匮乏的年代,决策水平与信息量成正相关,但当信息从匮乏走向过载甚至爆炸时,决策质量与信息量间的函数曲线便开始下滑,利用繁杂信息形成________判断变得难上加难,此时,智能化就可以大显身手。计算智能未必能在逻辑能力上逾越人类,但其强大的处理速度却恰好使信息过载带来的决策困境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理性 烟消云散 B. 准确 迎刃而解
C. 科学 不复存在 D. 有效 无影无踪
【答案】B。解析: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智能化就可以大显身手”和转折词“但”能够看出,该空要与“决策困境”搭配,且体现出计算智能能够解决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B项“迎刃而解”指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符合文意。A项“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C项“不复存在”指不会再次出现或拥有;D项“无影无踪”指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这三项均在强调问题彻底不存在,而文段强调的是问题能够被解决,而不是问题彻底不存在,故这三项均语义过重,排除,答案锁定B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利用繁杂信息形成准确判断变得难上加难”符合文段意思。因此,选择B选项。
关于枕头,现代人比前人的认识和经验都要多得多,但是人们记得最________的话,却是古人说的“高枕无忧”,现在被________最多的,恰恰也是这句话,“高枕”被认为是颈椎问题的诱因之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刻 指责 B. 清楚 批评
C. 牢固 谴责 D. 广泛 批判
【答案】B。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词应与“记得”搭配。A项“深刻”指透彻、深入;B项“清楚”指清晰明白;C项“牢固”形容坚固、结实,三者均可与“记得”搭配,符合文意。D项“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与“记得”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搭配的是“高枕无忧”这句话,而古人说的这句话并非是为了害我们,只是基于当时的知识和经验所流传的一个说法而已,所以用“指责”和“谴责”均用词过重。A项“指责”意为指出过失并责备;C项“谴责”指斥责、责备,二者均侧重于对重大过失的责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B项“批评”指评论、评判,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以上2道例题,我相信大家对语义轻重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你们以后在做逻辑填空题时,可以适当考虑下选项之间是否存在语义轻重的特点,为选项辨析提供更多思路。
原文标题:202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语义轻重法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b05c09d04290b6bd670df743c49bef51)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