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重庆公务员报名条件有哪些_2021重庆市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未知 | 2021-02-22 19:49

收藏

  >>>预约公告,赠送备考干货大礼包

  >>>重庆市考明星课程《山城公考4.0》

  >>>市考备考课程咨询

  2021重庆公务员招录公告暂未发布

  可参考2020重庆公务员招录公告

  一、招考对象

  (一)2020年12月31日前,取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学士及以上相应学位的人员;

  (二)2020年12月31日前,取得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且生源地为重庆市的2020年毕业生;

  (三)2020年7月31日前,取得国民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且户籍在重庆市辖区内的人员。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者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3月1日至2002年3月1日期间出生),2020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下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3月1日以后出生);

  报考市公安局警令部、刑侦总队以外其他人民警察(含公安人民警察、司法人民警察)职位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1989年3月1日至2002年3月1日期间出生),2020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报考法医、狱医、所医职位的,年龄放宽到35周岁以下。

  3.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 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 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其他要求

  1. 招考职位要求有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31日。除本公告有明确规定的之外,招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均需在2020年7月31日前取得。

  2.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预约公告,领备考干货礼包<<<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片段阅读当中的必考题型,而总分文段又是主旨观点题中出题人考察次数多,占分比重大的一类行文。如何辨别行文属于总分文段及判断总分文段中作者的重点,相信这是很多考生急切需要了解的。今天华图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总分文段,各位考生总是抓不准“总”观点,原因之一:定位错误。“总”的概念理解有偏差,“总”代表的是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文段前文起统领作用的句子但不一定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文段后文一般是围绕此观点进行如原因分析、举例论证、具体阐释来论证文段“总”的,这一部分称之为分论点。原因之二:错选非重点。也就是选择了描述如原因分析、举例论证、具体阐释此类选项。错选是没有理清楚句间关系。非重点内容是为了证明“总”观点成立而存在的。明白了易错原因,对症下药,理清句间关系做出正确选择。下面华图教育老师通过一道例题来讲解如何抓“准”总观点。

  【例】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答案】D

  【解答】文段一共四句话。首句提出了正常的“社会结构”的概念,紧接着提出了“反结构”的概念:和正常的“社会结构”相对应的,而且介绍了反结构的功能: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作用。然后又告诉你,谁属于反结构呢?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属于。这是文段第一句话,其实就介绍了反结构的概念。第二句引出了中国第一个元宵节,分析句间的关系。这一句放在这是什么作用呢?前一句最后说很多节气属于“反结构”,第二句就谈到“中国元宵节”,那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举例说明。第三句讲“中国元宵节”具有消除人之间的隔阂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作用,从而证明“反结构”确实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后两句话都是在进一步说明反结构中有重要节日,而且这些节日呢可以达到它的一个功能。所以整个文段行文脉络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总观点,二三句举例论证。观点就是反结构及它的功能。

  A选项表述有误。选项表达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一个产物;题干中的表述不是反结构产生了元宵节而是属于反结构。表述不一致。.B.突出了元宵节的功能,但是题干中,引出元宵节是为了证明反结构具有这样的功能。B选项在文中的作用属于举例论证非重点。C.强调的是一个举措,应该发展反结构这样的节庆仪式;但是题干中作者客观的介绍了“反结构”的概念及功能,并未谈及功能很重要从而要发展节庆,所以C选项脱题了。D.题干总观点是反结构及功能,通过举例说明反结构的功能,和题干总观点同义替换。故选择D选项。

  华图教育希望各位同学要找“总”行文,在考场中将“准”进行到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