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高频考点
生理学
考点一:肺通气的原理
1.肺通气的动力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2.肺通气的阻力
表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占总通气阻力的70% | 非弹性阻力占总通气阻力的30% | ||
来源 | 肺的弹性阻力 (最主要) | 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 | 气道阻力(气道口径最为重要) |
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回缩力 (占肺弹性阻力的2/3) | 惯性阻力 | ||
胸廓的弹性阻力 | 组织的黏滞力 |
肺泡内面液-气界面上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DPPC和SP由肺泡的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
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3.胸膜腔内负压不但作用于肺,有利于肺的扩张,也作用于胸腔内的其他器官,特别是作用于壁薄而可扩张性较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可影响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因此,气胸时,不但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血液和淋巴回流也将受阻。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肺泡上皮细胞B.增加肺弹性阻力
C.降低气道阻力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D选项正确: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复合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肺泡的回缩力。其可以有效地防止肺泡在吸气时发生过度膨胀,以及在呼气时发生肺泡塌陷,可以有效地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性和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扩张,所以表面活性物质是必不可缺少的。
A、B、C选项错误:表述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D。
考点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物质转运的方式
表分子物质跨膜转运对比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单纯扩散 | 通道易化扩散 | |载体易化扩散 | 原发性主动转运 | 继发性主动转运 | |
结构 | 没有载体的 物理扩散 | 载体为贯穿细胞膜蛋白 | 载体为不贯穿 细胞膜蛋白 | 依赖细胞膜上载 体“泵”耗ATP 进行转运 | 依赖细胞膜上特 殊载体和原发转 运能量 |
举例 | O₂、CO₂、N₂、 H₂O、乙醇、尿素 | 离子通道 | 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红细胞 | Na+泵 | 葡萄糖、氨基酸 进入肠或肾小管 上皮细胞 |
方向 | 由高向低顺浓度差 | 由高向低顺浓度差 | 由高向低顺浓度差 | 由低向高逆浓度差 | 由低向高逆浓度差 |
移动过程 | 无需帮助自由扩散 | 通道蛋白帮助 | 需载体蛋白的帮助 | 需“泵”的参与 | 需贮备势能 |
特性 | 亲脂性 | “门控性” | 饱和性 | 饱和性 | 饱和性 |
能量消耗 | 不消耗所通 过膜的能 量,能量来 自高浓度本 身势能 | 不消耗所通过 膜的能量,能 量来自高浓度 本身势能;属 于被动转运 | 不消耗所通过 膜的能量,能 量来自高浓度 本身势能;属 于被动转运 | 钠泵分解ATP供能,直接利用ATP分解供能 | 来自Na+在膜两 侧的浓度势能 差,间接利用钠 泵分解ATP的能 量 |
2.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以防细胞水肿。②形成的Na+和K+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基础。③钠泵活动的生电效应可直接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④钠泵活动建立的Na+跨膜浓度梯度可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易化扩散不同于单纯扩散特点
A.消耗生物能
B.逆浓度梯度
C.顺浓度梯度
D.需要膜蛋白E.耦联多种物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转运。
A、B、E 选项错误:易化扩散不耗能,顺浓度梯度,被动转运不耦联,所以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顺浓度梯度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D 选项正确:易化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协助才能跨膜转运。故此题答案选D。
考点三:红细胞生理
1.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
表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红细胞特性 | 特点 | ||
可塑变形性 | 外力作用下变形能力 | ||
悬浮稳定性 | 红细胞沉降率取决于血浆成分(血沉看血浆) | ||
影响因素 | 沉降率加快 | 血浆纤维蛋原、球蛋白和胆固醇增高,红细胞发生叠连 | |
沉降率减慢 | 白蛋白、卵磷脂增加 | ||
渗透脆性 | NaCl浓度变化:0.42%红细胞部分破裂;0.35%全部溶血 |
2.红细胞的生成
对于成年人,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及维生素B₁₂ 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真题重现2020-单选题】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
A.Ca²+和蛋白质
B.Fe²+和蛋白质
C.内因子和蛋白质D.叶酸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 的供应。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₂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考点四:动作电位
1.细胞受到兴奋后依次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复极相、后去极化电位(负后电位)、后超极化电位(正后电位)。去极相和复极相共同组成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标志。
2.动作电位的触发
(1)阈刺激: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强度或阈值。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有效刺激指的是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2)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阈电位。
3.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的这段时间,此期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
(3)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有的细胞可出现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相当于动作电位负后电位的后半时段。
(4)低常期:超常期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轻度降低的时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正后电位时段。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主要与( ) 有 关
A.钠离子外流B.钠离子内流C.钾离子内流D.钾离子外流
【答案】D
【解析】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细胞在安静时Na+已受到很强的内向驱动力,如果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将出现很强的内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运时形成的电流),从而引起膜的快速去极化;细胞发生动作电位如去极化达到超射值水平时,
K+受到的外向驱动力明显增大,若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也增大,将出现很强的外向电流(正离子由膜内向膜外转运时形成的电流),从而引起膜的快速复极化。
考点五:血液的理化特性
1.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表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 胶体渗透压 | |
形成 | 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清蛋白) |
压力 | 大:300mOsm/(kg·H₂O) | 小:1.3mOsm/(kg·H₂O) |
意义 |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 |
2.血浆蛋白主要作用:①形成胶体渗透压,使水保持于血管内;②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结合,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浆中相对较长的半衰期;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代谢废物及一些低分子异物;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⑥营养功能。
【真题重现2021-判断题】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维持正常血容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指血浆中的胶体物质对水分的吸引力,通过胶体渗透压能够保证水分留在血管内,不至于渗漏到血管外。其中白蛋白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点六: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须在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基础上才得以正常进行,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反射都将不能完成。
2.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一些神经元也能将其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然后经血液运行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分泌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如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
4.调节方式的特点
表调节方式的特点
调节方式 | 特点 |
神经调节 | 迅速、精准、短暂 |
体液调节 | 缓慢、持久、弥散 |
【真题重现2021-判断题】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广泛和持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神经反射的特点是反应迅速,起作用快,调节精确;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调节方式,其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面较广泛。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考点七:胃液的分泌
1.纯净的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胃液的成分除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HCO₃和内因子。
表胃液的分泌及作用
细胞类型 | 产生物质 | 作用 |
主细胞 | 胃蛋白酶原 | 水解蛋白质 |
壁细胞 | 盐酸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杀菌 | ||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 | ||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胰液、小肠液、胆汁) | ||
促进铁和钙吸收 | ||
内因子 | 促进VitB₁₂的吸收(恶性贫血) | |
黏液细胞 | 黏液(糖蛋白)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 |
2.胃液分泌的调节①促胃液素:由胃窦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中的G细胞分泌,可促进盐酸分泌。②组胺:具有极强的促胃酸分泌作用。③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
④食糜中的酸、脂肪、高渗刺激进入小肠后均可抑制胃液的分泌。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B.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C.促进维生素B₁₂的吸收D.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答案】C
【解析】内因子可以与维生素B₁₂ 形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₁₂ 的吸收。
考点八: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
1.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当机体进行体育运动或劳动时,肌肉则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2.散热的部位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3.散热的方式
(1)辐射散热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此外,辐射散热还取决于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是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的主要散热方式。
(2)传导散热这种方式发散的热量取决于皮肤温度与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接触面积,以及与皮肤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能等。
(3)对流散热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和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外,还受风速的影响较大。
(4)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安静状态下,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肌肉B.皮肤C.内脏D.腺体
【答案】C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解析】安静状态下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为内脏,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为肌肉。
考点九: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持续约0.8s。
2.心脏的泵血过程
表心脏的泵血过程各期特点
房室瓣 | 半月瓣 | 时间 | 备注 | |
等容收缩期 | 关闭 | 关闭 | 约0.05s | 左室压力上升最快时期 |
快速射血期 | 关闭 | 开启 | 0.1s | 快速射血期末是左室压、主动脉压最高的时期 |
减慢射血期 | 关闭 | 开启 | 0.15s | — |
等容舒张期 | 关闭 | 关闭 | 0.06~0.08s | 等容舒张期末为左室容积最小时期 |
快速充盈期 | 开启 | 关闭 | 0.11s | 抽吸作用,进入心室的血液量约为心室总充盈量的2/3 |
减慢充盈期 | 开启 | 关闭 | 0.22s | — |
心房收缩期 | 开启 | 关闭 | 约0.1s | 心房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最大 |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在心动周期中,快速充盈期间房室瓣和半月瓣的状态分别为
A.开启、开启B.开启、关闭C.关闭、开启D.关闭、关闭
【答案】B
【解析】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后心室容积迅速扩大,这时心室内压更低于心房内压,积聚在心房和大静脉的血液乃迅速冲进心室,历时约为0.11秒。心室内血液约有2/3是在这段时间获得充盈的。
考点十: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动脉血压概念
表动脉血压概念
收缩压 |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 |
舒张压 |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
脉压 |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
平均动脉压 | ①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②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
2.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
②心脏射血(必要条件);
③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缓冲维持作用)。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血压心搏出量增加心率增加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循环血量和血管
增加 | 顺应性降低(老 年人管壁硬化) | 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大失血后) | |||
收缩压 | 个↑ | 个 | 个 | 个个 | ↓↓ |
舒张压 | 个 | 个个 | 个个 | ↓↓ | ↓ |
脉压差 | 个 | ↓ | ↓ | 个个 | ↓ |
【真题重现2020-多选题】可致动脉血压升高的因素有
A.每搏输出量减少
B.阻力血管口径变小
C.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减弱
D.心率加快
【答案】BCD
【解析】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动脉血压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主要是舒张压升高。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心率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减少,在主动脉留下的血液增多导致舒张压上升。
考点十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
表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分期 | 兴奋性 | 阈值 | 速记 |
绝对不应期 | 0 | 无穷大 | 怎么弄都不兴奋 |
相对不应期 | 恢复 | 刺激强度>阈强度(阈上刺激) | 费老大劲才能兴奋 |
超常期 | 轻度高于正常 | 刺激强度<阈强度(阈下刺激) | 不费劲就能兴奋 |
低常期 | 轻度低于正常 | 刺激强度>阈强度(阈上刺激) | 费点劲才能兴奋 |
2.自动节律性窦房结P 细胞自律性最高,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末梢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最低。
3.传导性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其中又以结间区为最低。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要经 过一段延搁,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它使得心房肌的兴奋不能过快地传到心室肌,从而保证心房内血液在心室收缩之前排入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但也使得房室结成为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
4.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Ca²+的依赖性。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答案】D
【解析】超常期:心肌细胞继续复极,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一段时期,其膜电位值虽低于静息电位,但Na+通道已基本恢复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且膜电位水平与阈电位接近,故一个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一次新的动作电位,此即超常期。
考点十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肺容积
表肺容积
指标 | 英文 | 概念 | 正常值 |
潮气量 | TV |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 500ml |
补吸气量 | IRV | 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反应吸气的储备量 | 1500~2000ml |
补呼气量 | ERV | 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补呼气量反应呼气的储备量 | 900~1200ml |
余气量 | RV |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 1000~1500ml |
肺活量 | VC | 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反应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 男3500ml 女2500ml |
用力肺活量 | FVC |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 略小于肺活量 |
2.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它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
表肺容量
肺容量 | 基本概念 | 与肺容积的关系 |
深吸气量 | 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 潮气量+补吸气量 |
功能余气量 |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 | 余气量+补呼气量 |
肺活量 |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 体量(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
用力肺活量 |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 稍低于肺活量 |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 |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 常用FEV1/FVC%表示,即尽力 呼气第1秒末FEV占FVC的百 分比 |
注意:肺活量难以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通畅程度等变化,即不能充分反映通气功能的状况。
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能更好地反映肺通气功能。
3.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表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量 | 基本概念 | 计算 |
肺通气量 |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
肺泡通气量(深慢呼吸可增加) |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气频率 |
通气储量百分比 | (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 ≥93% |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解剖无效腔。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称为
A.深呼气量
B.深吸气量C.潮气量
D.余气量
【答案】B
【解析】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它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考点十三: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1.近端小管是重吸收的关键部位,原尿流经近端小管后,其中65%~70%的Na+、Cl-、K+和水、80%的HCO₃⁻、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被重吸收。
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Na+、Cl-和水的重吸收 | 近端小管前半段 | 大部分Na+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还有一部分Na+ 通过Na+-H+交换而主动重吸收 |
近端小管后半段 | 由于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 |
葡萄糖 的重吸 收 | 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尤其是前半段);正常情况下,小管液中葡萄糖与Na+耦联,通过继发主动转运被全部重吸收回血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葡萄糖的滤过量达到极限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 |
钾的重 吸收和 分泌 | Na+-H+和Na+-K+交换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关系 酸中毒时,H+高,Na+-H+交换加强,Na+-K+交换受抑制,血K+升高碱中毒时,Na+-H+交换减弱,Na+-K+交换加强,血K降低 |
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大约12%滤过的Na+和CI, 分泌不同量的NH₃、K*、H* , 重吸收不同量的水。此处水、盐的转运是可调节性的,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在正常情况下,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根离子约80%由( )
重吸收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髓袢升支细段
【答案】A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根离子约80%由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是分泌氢离子的主要部位,以钠氢交换方式为主。
考点十四:视觉
表眼的调节
调节方式 | 特点 |
晶状体变凸 | 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 作用是折光能力增强,使物像前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
瞳孔缩小 | 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作用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成像更清晰 |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视轴会聚当双眼注视某一近物或被视物由远移近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 (辐转反射)作用是使物像始终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以避免复视。
4.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感光细胞及其特征:感光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属于神经组织。
①视锥细胞:又称明视觉或昼光觉,对光敏感度低,接受强光刺激,可辨色,分辨力高。
②视杆细胞: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对光敏感度高,感受弱光刺激,无色觉,分辨率低。
(2)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在光照下视紫红质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合成,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合成,如果维生素A 缺乏,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而引起夜盲症。
5.暗适应指从明处→暗处,最初看不清→逐渐恢复暗视觉的过程(约25~30min)。
6.明适应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水平细胞
【答案】B
【解析】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视色素,称为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是感受强光和颜色的细胞,对弱光和明暗的感知不如视杆细胞敏感;而对强光和颜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光线可直接到达视锥细胞,故此处感光和辨色最敏锐。而以视杆细胞为主的视网膜周缘部,则光的分辨率低,色觉不完善,但对暗光敏感。双极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的中间神经元,它接收光感受器的信号输入。水平细胞两个作用:一是对感光细胞输出的视觉信号进行亮度调节,实现视觉的亮度适应;二是通过中心-周边拮抗反应,增强视像边缘的对比度,突出景物的轮廓线条。
考点十五: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表甲状腺激素作用
代谢 | 产热效应 |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显著升高,体温偏高,烦热多汗;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则相反 |
蛋白质代谢 | 生理剂量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分泌过多可加速蛋白质分解 | |
糖代谢 | 增强糖原分解,抑制其合成;提高糖代谢速率 | |
脂肪代谢 | 促进胆固醇的合成,更能加速胆固醇降解 | |
生长发育 |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尤为重要,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智力迟钝身材矮小称呆小症,成人主要是黏液性水肿 | |
神经系统 |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 |
其他作用 | 可使心律加快,心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还可增强食欲,影响性功能等 |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若胎儿期及新生儿期严重缺碘则患( )的风险会更高
A.侏儒症
B.呆小症
C.唐氏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答案】B
【解析】碘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对体格及神经系统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严重缺碘则患呆小症,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过程明显受到阻滞,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考点十六:血液的组成
1.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表血液的组成
血液(7%~8%) | 血细胞 | 红细胞 | 均由骨髓产生 |
白细胞 | |||
血小板 | |||
血浆 | 水 | ||
晶体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 | |||
胶体物质(血浆蛋白) |
2.血清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生长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B.血清血少凝血酶
C.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D.血浆缺少凝血酶【答案】A
【解析】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生长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病理学
考点一:细胞组织的适应
1.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2.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和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男,60岁,吸烟史20年,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属于下列哪种病理改变
A.支气管黏膜化生
B.支气管黏膜肥大
C.支气管黏膜萎缩
D.支气管鳞状细胞癌【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慢性支气管炎。
A选项正确:老年男性患者,既往有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不见正常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而见鳞状上皮被覆,此种病理变化应考虑为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化生为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B选项错误: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C 选项错误: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D选项错误:与题意描述不符。
故此题选A
考点二:坏死
1.基本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2.类型
(1)凝固性坏死:最为常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是指组织坏死后,酶性消化、水解占优势,坏死组织呈液体状。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脊髓、胰腺等。脂肪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液化性坏死。
(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进型高血压、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等。
3.坏疽
表坏疽
定义 | 分类 | 好发部位/特点 | |
坏疽 | 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 干性坏疽 | 多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病变部位干燥皱缩,呈黑褐色,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
湿性坏疽 | 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或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呈蓝绿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 ||
气性坏疽(亦属湿性坏疽) | 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伴有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按之患处有捻发感 |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常见于结核病,偶见于某些梗阻、肿瘤、结核样麻风的是下
列哪种坏死类型
A.干酪样坏死
B.纤维素样坏死C.液化性坏死
D.凝固性坏死
【答案】A
【解析】结核病时,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含脂质成分较多,质地松软,状如奶酪,称干酪样坏死。偶见于某些梗阻、肿瘤、结核样麻风。
考点三:可逆性损伤
1.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2.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透明变,HE 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1)细胞内玻璃样变:见于细胞内异常蛋白质蓄积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通常位于细胞质内。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肉眼观,呈灰白色,半透明,质韧;镜下观,病变区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增粗、融合。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管壁增厚而呈均质、红染,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
【2021A1】玻璃样变性可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
A.细胞内
B.细小动脉壁
C.纤维结缔组织
D.以上三者都可以【答案】D
【解析】玻璃样变病变位置包括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细小动脉壁。①细胞内玻璃样变通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细胞质内,如浆细胞胞质内的Rusell小体,肝细胞胞质Mallory小体。②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结缔组织增生,为纤维组织老化的表现。③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小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
考点四:淤血与充血
表充血与淤血的比较
充血 | 淤血 | |
特点 | 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 | 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
代表例子 | 生理学充血(“食困”现象、运动时骨骼肌充血、妊娠时子宫充血) | 肺淤血(左心衰竭、心衰细胞) |
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性充血) | 肝淤血(右心衰竭、槟榔肝) | |
后果 | 通常无不良后果,在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可造成脑血管充血、破裂后果严重 |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损伤、淤血性硬化 |
表肺淤血与肝淤血的比较
肺淤血 | 肝淤血 | ||
原因 | 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 | |
肉眼 | 切面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 慢性: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 | |
镜下 | 急性 | 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 肝细胞萎缩、脂肪变性 |
慢性 | 心力衰竭细胞、肺脏褐色硬化 | 中央淤血,周围脂肪变性 |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
A.肺淤血、肺水肿
B.脑淤血、水肿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C.槟榔肝
D.腹壁静脉曲张【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左心衰引发的病变。
A 选项正确:左心衰竭时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肺水肿。B选项错误:脑水肿通常出现在脑子受损之后,比如脑出血、脑梗死、脑炎之后。
C选项错误: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常由右心衰引起。
D选项错误:肝硬化的病人会出现腹壁静脉曲张,即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而后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现象,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体征之一。
故此题选A。
考点五:栓塞
1.血栓栓塞:占所有栓塞的99%以上。
(1)肺动脉栓塞: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别是胭静脉、股静脉和骼静脉。
(2)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的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瓣膜上的赘生物、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心肌梗死区心内膜上的附壁血栓。
2.脂肪栓塞: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栓子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等。
3.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
4.栓子的运行途径
(1)右心或体静脉的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2)左心或主动脉的栓子阻塞体动脉分支,最常见于脑、肾、下肢等处的动脉分支。
(3)门静脉的栓子阻塞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女,34岁,剖腹产后6天。左下肢肿胀伴腓肠肌疼痛。1小时后下床活动,突然摔倒在地,心跳呼吸骤停。最可能的栓塞类型是
A.气体栓塞
B.羊水栓塞
C.血栓栓塞
D.脂肪栓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栓子的类型。
A 选项错误:气体栓塞包括空气栓塞和减压病。空气栓塞多由于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结合题干无静脉损伤的因素,不考虑空气栓塞。减压病又称氮气栓塞,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
B选项错误: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期剥离,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此题非分娩过程中。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C选项正确:患者剖宫产术后6天,卧床休息,出现左下肢肿胀伴腓肠肌疼痛,考虑下肢形成静脉血栓,下地后血栓脱落,通过血液循环途径造成肺栓塞。
D 选项错误: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这些损伤可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
故此题选C。
考点六:血栓的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其中,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管内血流缓慢B.内皮细胞损伤
C.血小板增加
D.细胞高凝状态【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A、C、D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异常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内皮细胞的损伤。
故此题选B。
考点七:梗死
1.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2.梗死的类型:
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 |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 |
好发部位 | 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 | 有严重淤血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 |
特点 | 脾、肾(锥状) | 肺(有肺淤血存在、楔形) |
心(不规则或呈地图状) | 肠(节段性暗红色) | |
脑(液化坏死) |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肠梗死灶的形状为
A. 节段形B.地图状C.扁面形D.环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梗死灶的类型。A选项正确:肠道梗死呈节段形。B选项错误:心脏梗死呈地图状。
C选项错误:肺、肾、脾等脏器的梗死呈圆锥形,切面是扇面状。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考点八: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般说来变质是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过程。
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特点 | 代表疾病 | |
变质 | 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黏液变性)和坏死(凝固性坏 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性坏死) | 病毒性肝炎、乙脑 |
渗出 | 炎症的重要标志,白细胞游出和聚集 | 大叶性肺炎 |
增生 | 慢性疾病 | 结核病 |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关于炎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B.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
C.急性炎症的结局包括痊愈、蔓延、扩散等
D.细菌性痢疾属于化脓性炎症
【答案】D
【解析】细菌性痢疾属于伪膜性炎,即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纤维蛋白原大量渗出,说明血管壁损伤严重,通透性明显增加,多由某些细菌毒素(如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和肺炎球菌的毒素)或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如尿毒症的尿素和汞中毒)引起。
考点九: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1.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表浆液性炎
浆液性炎 | 发生部位 | 代表疾病 |
黏膜(卡他性炎) | 急性鼻炎 | |
浆膜 | 结核性胸膜炎 | |
疏松结缔组织 | 脚扭伤的局部炎性水肿 |
2.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纤维素),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表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 | 发生部位 | 代表疾病 |
黏膜(伪膜性炎) | 白喉 | |
浆膜 | 心包炎(绒毛心) | |
肺组织 | 大叶性肺炎 |
3.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表化脓性炎
化脓性炎 | 发生部位 | 代表疾病 |
黏膜和浆膜 | 表面化脓—化脓性支气管炎 | |
积脓—化脓性输卵管炎 | ||
疏松结缔组织 | 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 | |
皮下或内脏 | 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 |
4.出血性炎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感染和鼠疫等。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故又称伪膜性炎。其中 ()的伪膜性炎,又称为固膜性炎
A.白 喉
B.大叶性肺炎
C.绒毛心
D.滑膜炎【解析】A
【答案】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以及病原菌等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故又称伪膜性炎。对于白喉的伪膜性炎,由于咽喉部黏膜与深部组织结合较牢固,故咽喉部的伪膜不易脱落,称为固膜性炎。而气管黏膜与其下组织结合较疏松,故气管的伪膜较易脱落,称为白喉。
考点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
分化程度 | 分化好,异型性小 | 分化不好 |
核分裂像 | 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
生长速度 | 缓慢 | 较快 |
生长方式 |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
继发改变 | 少见 |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
转移 | 不转移 | 可转移 |
复发 |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 易复发 |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恶性肿瘤的特点有
A.转移
B.无出血、囊性变
C.呈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
D.生长快,可浸润【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恶性肿瘤有很多区别,临床上主要靠转移作为鉴别依据,病理上主要靠细胞分化和异型性作为鉴别依据
A 选项正确。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确凿证据。B 选项错误。无出血,囊性变多为良性肿瘤C选项错误。良性肿瘤同样可以外生性生长。
D选项错误。虽然恶性肿瘤多为生长快可浸润,但浸润不作为主要的鉴别依据。故本题选A。
考点十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许多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2.肿瘤的扩散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肿瘤细胞随着体积增大,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这种现象称为直接蔓延。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2)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是其恶性的确凿证据。
①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由近及远转移。
②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
③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
【真题重现2022-单选题】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
A.转移
B.局部浸润
C.直接蔓延
D.间接蔓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肿瘤的扩散方式。
A选项正确: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B、C选项错误:随着恶性肿瘤的长大,肿瘤细胞常常沿着组织间隙或神经束衣连续的浸润生长,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直接蔓延。
D选项错误: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考点十二:肺炎
1.大叶性肺炎
(1)概述:主要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病变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常发生于单侧肺,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其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
①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
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少见。
④溶解消散期:肺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真题重现2020-单选题】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肺组织病理改变不包括以下哪项
A.充血期
B.出血期
C.红色肝变期D.灰色肝变期E.消散期
【答案】B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包括: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考点十三:肺气肿
1.概念: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肺
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2.类型:肺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瘢痕旁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等
3.病理变化:肺气肿时肺的体积显著膨大,色灰白,边缘钝圆,柔软而缺乏弹性,指压后压痕不易消退。镜下见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并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
4.病因和发病机制:肺气肿常继发于其他肺阻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
【真题重现2020-判断题】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肺气肿是末梢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 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常继发于其他肺阻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
考点十四:动脉粥样硬化
1.概念:动脉粥样硬化(AS)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可引起缺血性改变。
表动脉粥样硬化特点
主要累及 | 大中动脉(腹主动脉) | |
主要危险因素 | 高脂血症,LDL亚型中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被认为是判断冠心病的最佳指标 | |
基本病变 | 脂纹(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出口)——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病变(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 腔狭窄) | |
病理变化 | 主动脉粥样硬化 | 已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左前降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临床表现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等 心肌梗死典型类型——透壁性心肌梗死,可并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等病变 | |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 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可引起脑萎缩、脑梗死(脑软化)和脑出血(Willis环形成动脉瘤破裂出血) |
2.血管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和继发性病变期四个阶段。
表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变化
病变分期 | 病理特点 |
脂纹 | 最早肉眼病变,镜下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源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
纤维斑块 | 镜下见大量胶原纤维玻璃样变 |
粥样斑块 | 纤维帽下大量粥样物质,动脉粥样硬化最典型病变 |
【真题重现2020-多选题】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常见的有
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
B.腹主动脉瘤
C.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答案】ABCD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在此基础上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 裂及局部血栓形成。
考点十五:良性高血压的分期
表良性高血压的分期特点
功能紊乱期 |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升高,痉挛缓解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 |
动脉病变期 | 细小动脉硬化 | 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和脾的中 心动脉;高血压最主要的病变特征 |
肌型小动脉硬化 | 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的小动脉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 |
大动脉硬化 | 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大动脉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失去波动性,常需降压药才能降低血压 | |
内脏病变期 | 心脏病变 | 左心室肥大,早期为向心性肥大,后期为离心性肥大 |
肾脏病变 |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
脑病变 | 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危象、脑软化(微梗死灶、微动脉瘤)和脑出血;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基底节、内囊,其次大脑白质、脑桥、小脑 | |
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严重者视盘水肿,视网 膜出血,视力减退 |
【真题重现2021-单选题】小丽已患突发性高血压十余年,近期她常感觉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入院后医生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视盘水肿,视力减退”。以此可判断小丽的高血压已处于哪个时期
A.动脉病变期B.功能紊乱期C.功能病变期D.内脏病变期
【答案】A
【解析】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三期。功能紊乱期为高血压的早期,是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所致。动脉病变期的细动脉硬化是高血 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等。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和中膜平滑肌增生,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大动脉硬化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B选项正确:破骨细胞散在分布于骨组织表面,形态不规则,是一种可游走的多核巨细胞,一般认为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具有强大的溶骨能力。
C、D 选项错误:骨祖细胞和骨细胞均位于骨组织内部。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