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已公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华图教育同步重庆人事考试网更新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及资格复审,更多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相关信息,可以多多关注华图教育网站!
>>>点击查看: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复审名单<<<
扫码查看资格复审名单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审查
资格复审在面试人选名单公示期内或公示结束后10日内进行。面试人选应按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通知的时间、地点,持本人身份证、符合招聘条件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高校毕业生还应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以及岗位要求的职称、职业(执业)资格及其他佐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参加资格复审。招聘岗位对学科专业有“方向”要求,但学历学位证书无法体现的,考生应在资格复审时出具能有效佐证招聘专业要求的各学期成绩单或毕业院校(院系)相关证明等材料。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报考,暂未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可凭加盖毕业院校印章的各学期成绩单或就业推荐表等材料参加资格复审。
对未按要求参加资格复审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对需递补进入资格复审的,若因考生提供的通信方式有误、未接听电话等无法联系,视为自动放弃递补资格。
资格复审合格者,进入面试;资格复审不合格或经确认自动放弃面试的,其缺额按报考该岗位考生笔试折合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递补人选笔试总成绩相同,则并列进入面试。面试后,查实考生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其缺额不再递补。
考生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还应在面试资格复审时向负责资格审查的单位出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附件4)。未按规定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或经核实处于最低服务期限的,取消进入后续环节及聘用资格。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面试
面试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72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办法》(渝人社发〔2016〕281号)等规定组织。
面试由主管部门会同招聘单位组织实施,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指导监督。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招聘方通知。请考生保持通信畅通并关注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公众信息网站。未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面试的,视为放弃面试。面试任一科目缺考的,不得进入后续招聘环节。
专业面试采取实操、案例答辩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操作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等情况;综合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情况。各岗位开展面试的具体方式详见附件1。专业面试、综合面试分值均为100分,附件1的专业面试采取两种不同方式的,每种方式各占专业面试成绩的50%。专业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0—20分钟。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并由考生签字确认。
若实际参加面试人选达不到预定比例的,最低可按2:1比例开展面试;面试实际竞争比例达不到2:1的,按照2:1相应递减招聘名额,招聘名额无法递减的,取消该岗位招聘。其中,属于紧缺岗位的,经主管部门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可降低比例开考。因考生面试当天弃考、迟到等原因导致招聘岗位仅有1名考生参加面试的,该招聘岗位的面试正常进行。对面试实际竞争比例未达到2:1的岗位,考生任一科面试成绩未达到70分的,一般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其中属急需紧缺人才的,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研究确认并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可确定为体检人选。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考试考核总成绩计算
根据本公告附件1中招聘岗位的“考试类型”和“成绩计算类型”,分别按以下规则计算总成绩(各阶段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按四舍五入计算):
甲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综合面试成绩×50%;
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专业面试成绩×25%+综合面试成绩×25%;
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40%;
丁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专业面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20%;
戊类:总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50%+专业面试成绩×50%。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新就业形态”需要法治护航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听完有关委员关于“新就业形态”的发言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当然这个领域也存在法律法规一时跟不上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等。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题目示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生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众多新就业形态,一方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关人员难以适用《劳动合同法》条款、与平台企业之间法律关系模糊、维权难等问题也渐渐凸显。你怎么看?
【解析】
1.概括提炼话题,表明观点
随着当前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烦恼”,还需顺势而为、审慎包容、补齐短板。
2.结合实际,展开辩证分析
(1)意义:①改变传统的就业方式,灵活岗位、身兼数职的新就业形态改变以往单一岗位、固定岗位的就业方式。②直播带货、共享员工等满足疫情期间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③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减缓经济与就业的波动。④提升从业者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劳动者在雇佣关系下主要为雇主工作,直接受客户评价,更好地体会客户需求。⑤有助于培养从业者自我负责精神与工匠精神。
(2)影响:①受传统观念影响,非正规、非标准等思想让新就业形态成为劳动者权益保护缺失的代名词。②现存法律对于新型劳动关系尚未有明确界定,相关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社保机制无法全面覆盖,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
3.谈对策
(1)政府转变思想观念。去除“标准”思想,需要提前研究探索,积极稳妥地调整应对,与此同时,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创业平台建设,创造更多新业态就业机会。
(2)补齐法律制度短板。一方面出台更多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工种,使其身份上“转正”,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完善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尤其是《劳动合同法》,明确平台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关系,畅通维权渠道。
(3)创造新型就业氛围。从社区开始,大力宣传新就业形态的相关政策,通过培训提升新工作的技能,帮助劳动者顺利转换就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