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事业单位报考指导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复审时间_重庆事业单位联考面试名单

重庆人社局 | 2025-07-17 16:24

收藏

  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已公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华图教育同步重庆人事考试网更新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及资格复审,更多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相关信息,可以多多关注华图教育网站!

>>>点击查询: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查看: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复审名单<<<

扫码查看资格复审名单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审查

  资格复审在面试人选名单公示期内或公示结束后10日内进行。面试人选应按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通知的时间、地点,持本人身份证、符合招聘条件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高校毕业生还应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以及岗位要求的职称、职业(执业)资格及其他佐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参加资格复审。招聘岗位对学科专业有“方向”要求,但学历学位证书无法体现的,考生应在资格复审时出具能有效佐证招聘专业要求的各学期成绩单或毕业院校(院系)相关证明等材料。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报考,暂未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可凭加盖毕业院校印章的各学期成绩单或就业推荐表等材料参加资格复审。

  对未按要求参加资格复审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对需递补进入资格复审的,若因考生提供的通信方式有误、未接听电话等无法联系,视为自动放弃递补资格。

  资格复审合格者,进入面试;资格复审不合格或经确认自动放弃面试的,其缺额按报考该岗位考生笔试折合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递补人选笔试总成绩相同,则并列进入面试。面试后,查实考生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其缺额不再递补。

  考生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还应在面试资格复审时向负责资格审查的单位出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附件4)。未按规定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或经核实处于最低服务期限的,取消进入后续环节及聘用资格。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面试

  面试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72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办法》(渝人社发〔2016〕281号)等规定组织。

  面试由主管部门会同招聘单位组织实施,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指导监督。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招聘方通知。请考生保持通信畅通并关注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公众信息网站。未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面试的,视为放弃面试。面试任一科目缺考的,不得进入后续招聘环节。

  专业面试采取实操、案例答辩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操作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等情况;综合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情况。各岗位开展面试的具体方式详见附件1。专业面试、综合面试分值均为100分,附件1的专业面试采取两种不同方式的,每种方式各占专业面试成绩的50%。专业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0—20分钟。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并由考生签字确认。

  若实际参加面试人选达不到预定比例的,最低可按2:1比例开展面试;面试实际竞争比例达不到2:1的,按照2:1相应递减招聘名额,招聘名额无法递减的,取消该岗位招聘。其中,属于紧缺岗位的,经主管部门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可降低比例开考。因考生面试当天弃考、迟到等原因导致招聘岗位仅有1名考生参加面试的,该招聘岗位的面试正常进行。对面试实际竞争比例未达到2:1的岗位,考生任一科面试成绩未达到70分的,一般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其中属急需紧缺人才的,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研究确认并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可确定为体检人选。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考试考核总成绩计算

  根据本公告附件1中招聘岗位的“考试类型”和“成绩计算类型”,分别按以下规则计算总成绩(各阶段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按四舍五入计算):

  甲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综合面试成绩×50%;

  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专业面试成绩×25%+综合面试成绩×25%;

  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40%;

  丁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专业面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20%;

  戊类:总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50%+专业面试成绩×50%。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从传统文化热看文化自信

  热点背景

  虎年伊始,中国元素一路火出圈。一眼入画的《只此青绿》,让观众大呼“再看亿遍”“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北京冬奥会开 幕 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留下别样奥运记忆;北京冬奥闭 幕 式上的“折柳送别”诉说中国式浪漫;拿下中国雪上项目首金的谷爱凌,雪服上印着中国龙,雪板上刻着龙纹,骄傲地说要把中国元素带到世界、带到自由式滑雪中……

  模拟试题

  近年来,带有中国元素的节目和产品不断火出圈,比如《只此青绿》、《唐宫夜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都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其背后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走红,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整体认识。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和不同的载体让世人熟知,我作为中国人特别的自豪,希望能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2.分析传统文化走红的原因。

  (1)首先而言,中华传统文化的走红源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足不出户大家就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2)另一方面,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在不断增强,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扶持力度,群众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发自内心有了文化认同感。

  (3)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人和传播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论是《只此青绿》还是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等,都在服饰上、形象上、寓意上都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

  3.分析传统文化走红意义。

  (1)通过节目或者奥运等多种形式让中华传统文化走红出圈,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深切感受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能够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塑造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同时,部分传统文化的走红,也给更加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做好了榜样示范,将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角色的诞生产出,丰富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

  4.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

  (1)文化传承要营造氛围。通过社会媒体的大力弘扬,像《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的作品,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社会各界中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国内国外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加入到传承队伍中。

  (2)文化创作要精益求精。任何文艺精品离不开文艺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决心、精益求精的追求,要真正深入发掘文化精髓,杜绝粗制滥造,对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造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