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事业单位报考指导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2024第二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1134人职位表下载链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024-05-01 10:30

收藏

  2024第二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告已出!速查!此次2024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录1134人报名时间为2024年5月7日上午9:00至5月12日上午9:00考试时间定在5月25日。考生可从下方链接进入直接查询2024第二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告!重庆事业单位职位表信息也可从下方进入查询!小编在此祝各位考生顺利上岸!

  购买入口>>>2024年重庆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购买入口>>>2024版事业单位考试必做题库A/B/C/E类合集

  购买入口>>>[教材+历年]2024事业单位联考图书4本套[A/B/C/E自选]

>>>点击查看2024年第二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告<<<

扫码下载职位表

【重庆事业单位历年笔试题】&【重庆事业单位笔试资料包】

添加客服领取

  一、2024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3.身体健康,符合事业单位聘用体检标准;

  4.具有国家规定的该岗位所需的必要条件。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签署备忘录明确的失信情形人员,尚未解除党纪、政务处分或正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的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单位人事纪律等被单位辞退或解聘未满5年的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违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纪律而处于禁考期的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第六条构成回避关系的人员,不得报考。

  试用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新提拔领导干部的职务试用期),处于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公告规定或双方签订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约定的最低服务期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并完成拟录(聘)用公示的拟招录(聘)人员,我市公费培养、定向到基层机构就业但未满最低服务期限或本公告发布之日前未按规定程序解除培养及就业协议的师范生(医学生),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报考。

  (二)工作经历

  本次招聘所要求的工作经历的计算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考生以往在不同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可累计计算。在村(社区)组织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参加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经历,在军队服现役或其他工作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参加实习见习或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工作经历。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视为工作经历。

  (三)年龄计算

  本公告所要求的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如“35周岁以下”,指未满36周岁,在1988年5月1日及以后出生,以此类推。其中,退役军人或退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消防救援人员报考的,年龄放宽3周岁。

  (四)毕业(学位)证书及专业

  考生凭已取得(应取得)的毕业(学位)证书报考,报名时应诚信、准确、规范填报所学专业名称。技工院校全日制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学历可分别按照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学位)对待。

  招聘专业资格条件审查,以毕业证书(参考学位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不含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相关证书)载明的内容为准;按照本公告附件2发布的专业参考目录进行审查,综合使用该目录《说明》中明确的有关规则。

  .....

  二、2024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报名

  (一)公共科目笔试报名。

  1.提交报考申请。考生通过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rlsbj.cq.gov.cn)“我要办”中“人事考试网上报名”进行报名。报名时间为2024年5月7日9:00—5月12日9:00。考生只能选择报名系统中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进行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2.查询资格初审结果。考生可在网上报名1日后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资格初审结果(如对资格初审结果有异议,可咨询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下载报名序号等信息,以便后续信息查询;如因信息填报错误而未通过审核的,可在2024年5月13日9:00前修改相关信息或报考其他岗位,重新提交资格初审信息。考生应慎重选择报考单位及岗位,资格审查通过后,不得更改报考单位及岗位。

  3.网上缴费。资格初审合格后,考生应在2024年5月14日09:00前完成网上缴纳考务费(按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未在规定时间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

  4.未达到开考比例情形的处理。实际报名人数与拟招聘岗位名额之比应达到3:1,未达到的,相应递减或取消招聘名额;属急需紧缺专业岗位的,经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可作为紧缺岗位开考。因招聘岗位取消不能参加招聘考试的,退还考务费。

  5.打印准考证。报名资格初审合格并缴纳考务费的考生,可于2024年5月21日09:00—5月25日09:00登录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保证字迹、照片清晰),并在考试当天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因未打印准考证而影响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专业科目笔试报名

  专业科目笔试报名原则上以公共科目笔试网上报名为准,确需另外报名的,由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另行通知。

  三、2024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内容

  1.公共科目笔试。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应用能力》(分值各150分),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大纲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附件3)。各岗位公共科目笔试内容详见附件1。

  公共科目笔试由市人力社保局统一组织,时间为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8:30—12:00(其中8:30—10:00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10:00—12:00为《综合应用能力》,两科考试不间断)。具体时间及地点详见网上自助打印的准考证。考生可在2024年6月下旬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成绩。

  2.专业科目笔试。分值100分,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各招聘岗位是否组织专业科目笔试以及笔试内容详见附件1。

  专业科目笔试由主管部门会同招聘单位组织实施,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指导监督。需组织专业科目笔试的,考试的具体内容、时间及地点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通知。考生持公共科目笔试准考证、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考试组织方要求的其他证件,在指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四、2024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内容

  专业面试采取实操、案例答辩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操作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等情况;综合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情况。各岗位开展面试的具体方式详见本公告附件1。各面试方式分值均为100分,附件1的专业面试采取两种不同方式的,每种方式各占专业面试成绩的50%。专业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0—20分钟。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重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言语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援引观点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非常有用的小技巧,通过归纳总结这一类型的辅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主旨句的位置,进而通过排除相关选项确定正确答案。那么该方法要如何使用呢?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我们在写论文时都会经常用到这个小技巧,我们为了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做佐证,比如我在和好朋友对话时就会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老婆不让你喝酒你就需要抗争。在这个日常对话当中,毛主席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我更想表达的是我的朋友要争取到喝酒的机会。也就是说援引观点在文段中是属于次要部分,但往往和主旨部分的内容联系得非常紧密。

结合我们的言语考试,在过往的真题中,援引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援引,一类是反向援引。

正向援引

正向原因有一个典型格式:

正向援引的特点就是通常会引用名人名言(指名道姓),接着会通过因果关系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都知道作者的观点最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个选项和作者的观点最为一致即可。

【例题】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 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 “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 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 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 《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这道题的答案选择B,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 感”。后面的部分“林徽因说……”,“我们都会背……”则是论证这句话。故文段为“总 —分”结构,首句为文段的主旨句。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提及的“农业文明”,原文是“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非重点。C 项的“先秦民歌”和 D 项的《诗经》等内容均属于例子,非重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B 选项。这道题运用的就是正向援引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纠结的就是A和B项,实际上通过林徽因和《诗经》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惜花”“芦苇”等都是花草植物而非农业,所以可以直接锁定A项。

反向援引

反向援引也有一个典型格式:

反向援引的特点是通常不会指名道姓,而通过一种指代关系来引出他人观点,再借以反驳或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内容,我们则优先选择斑驳。

【例题】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但实际上,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也可能在人群拥挤时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可能被他人围绕,却因为渴望某种联结而不可得,于是感到孤独;而独处则是一种客观状态,是“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建立联结是避免孤独的重要途径

B. 人类孤独感产生的真正心理机制

C. 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联系

D. 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之间的关联

这道题的答案为C,首先文段首句援引观点“人们认为孤独感意味着形单影只”。接下来通 过“但实际上”进行转折,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在人群 拥挤时却可能感到孤独”。后文进行原因分析,“孤独感”和“独处”是不同的两种状态。 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二句是主旨句,重点说明“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的关 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这道题采用的就是反向援引的方式,当然选项中没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所以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