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报名
本次招考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报考者可于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报名时,应当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报考者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资格,涉及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统计
2023国家公务员报名入口已开通。为帮助考生朋友们尽快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详情,重庆人事考试网特为大家提前整理了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信息汇总,方便大家查看。另外重庆华图小编还提供了国家公务员职位表、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等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考试公告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
报考条件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
职位表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
职位筛选 | 2022国家公务员职位筛选 |
考试大纲 |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汇总 |
专业目录 | 2022国家公务员专业目录 |
报名推荐表 | 2022国家公务员报名推荐表 |
报名登记表 | 2022国家公务员报名登记表 |
报名入口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10月25日-11月3日) |
报名统计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统计 |
准考证打印入口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11月29日-12月4日) |
成绩查询入口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2023年1月) |
入面分数线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入面分数线 |
笔试内容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 |
面试内容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内容 |
成绩合格分数线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 |
公告峰会 | 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解读峰会 |
笔试课程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综合分析题三大特点
综合分析本是一种手段,分析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综合则是把分析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古以来,任何应试、答题、写文章,都离不开综合分析。申论试卷中综合分析题是申论中的重要考点,也增加了申论考试的难度。在此,总结出综合分析题的三大特点。
聚焦热点的时代性。综合分析题的命题,站位较高,多是从社会发展的大视角上取材,聚焦时代热点问题,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议话题”引进试卷。这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彰显出强烈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命题的目的非常清晰,其不仅通过试题的作答让应试者发表见解与看法,而且能引起全社会对此命题的高度关注,以便集思广益,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具体的矛盾和问题。比如:2017年江苏卷,综合分析题为“网红”现象引起社会热议,请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见解。2019年江苏A卷,综合分析题为“粉丝文化”引起热议,请对网友的不同观点进行评析。因此,我们说,综合分析题聚焦时代热点命题,意义重大,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
内容变化的多样性。在申论试卷中,综合分析题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题中的语句多有“生涩感”,让一些考生难以应对。比如:2015年国考卷,综合分析题是“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问题”。2016年国考卷,综合分析题是“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2017年国考卷,综合分析题是“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从中我们看到,“新技术”“教育问题”“体现大生态的水文化”等内容的变化,无不体现“时代的考点”。因此,我们必须关心时事政治,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难题。
分析理解的复杂性。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重在分析与综合,而分析理解是该类试题的最大难点,特别是在“新词语”“新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作答综合分析题,既要强调对给定资料的深层次把握,做到对相关核心理念或思想的深入理解。比如:2021年江苏B卷,综合分析题是S市对行人道路交通违法的执法方式,经历了“累进式执法”到“现场直接处罚”的变化,请对这一变化进行评析。对“累进式执法”和“现场直接处罚”这两个词的理解,就是综合分析题分析理解过程中的复杂性。面对复杂的现实,我们必须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在把握题中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加深分析理解,得出自己正确的认知,然后进行归纳综合,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综合分析题是需要考生对给定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对资料内容进行整合和摘抄。在了解综合分析题的特点之后,还需通过不断的练习,参透其本质,才能夺得高分。
原文标题:23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综合分析题三大特点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MD5:88642e9d35b33552dc635b730e42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