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及职位表可能在今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地址在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各位考生可关注下!重庆华图教育建议小白先参考去年国考正文内容,了解下报名条件、职位要求及其考试内容等等,以免因犯了小小的错误而错过了,切记!切记!一键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
2023年国考公告暂未公布!根据近些年国考公布时间安排来推算,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公告大概率会在2022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
2016-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3年 | 国庆节后 | 暂未公布 | 10月?日-10月?日 | 11月?日 |
2022年 | 2021年10月14日 | 2022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8日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2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3国家公务员备考: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如何“抄材料”
在申论备考当中,很多同学对于申论作文到底能不能抄材料仍存有一问。在此我想要跟大家分享是,抄材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申论的基础就是材料,我们文章的分论点,立意,论证观点的基础,思考的起点,都必须依据材料。这是申论的特征所决定的。我们不是不可以抄,但此“抄”非彼抄,且此抄要有技巧。只要“抄”的得当,仍然可以写出好文章。
一、开头写作:
开头也被称为“凤头”,就是要华丽,要简短,要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大多考生在考场上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写出出彩的开头,所以同学们掌握一些开头的写作技巧,就会轻松很多。
1.观点引用。在材料中,有一种材料很重要,凡出现必是重点,那就是我们的观点型材料,也就是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词等内容。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此类句子,我们都可以划出来,用在开头第一句话中。
2.修辞手法。开头写作中,最好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排比式和比喻式。对于排比式,有不同观点的排比,具体操作为“有人说……;有人说……;还有人说……。”其中的观点补充就可以在材料中围绕核心要写的主题寻找错误或者片面的观点来呈现。
如试题特色小镇中原材料为:通常而言,概念都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特色小镇不是“镇”,它不是单纯的行政地域划分;特色小镇不是“区”,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功能区、旅游区等产业功能区块;特色小镇也不是“加”,它不是简单的“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
改写为:有人说,特色小镇是“镇”,它是单纯的行政地域划分;有人说,特色小镇是“区”,它是传统的工业功能区、旅游区等产业功能区块;还有人说,特色小镇是“加”,它是简单的“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
除此之外,还有不同设问的排比和不同影响的排比,其具体操作都是将材料中的内容,用我们自己的语言,用排比的句式来呈现即可。
二、分论点论证:
分论点论证可以理证,可以例证,两种都可以引用材料中的原文。
1.要素法:引用材料中的案例时,我们可以抓住案例型材料中的四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将这些内容重新排列组合成我们自己的语言来直接呈现;
2.同义转换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同义转换法,进行缩句或扩句,对材料内容进行改编,需表达得清晰、有条理。如材料原表述为“文化自尊陷入困境”,抄写时可转换为“传统文化陷入深深的‘泥潭’”;再如“意识淡薄阻碍文化的发展”,抄写时可转换为“意识淡薄已成为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3.类比联想法:例如我们知道这个案例主要反映的就是科技创新,其中还提到了人工智能,那么我们在进行举例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实际加以联想。比如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再比如我们身边的科技创新,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外卖等等。很显然,间接利用材料中的例子可以在考场上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所以立足材料但高于材料是最高明的写法。
三、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可以一般就分为个性化表述+总结全文(回扣总论点)+升华三部分,从材料中找出一些背景性表述的部分作为结尾引入或者引用名言观点和相关的政策文件,然后联系主题进行积极意义或对策的简单分析,这部分也可以围绕总分论点进行转述,最后围绕主题拔高谈意义即可。
学会运用材料并不是强调用材料比用自身积累出彩,而是想传达给大家如何短时间甚至考场上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考前这段时间里,大家还是要注意积累一些典型案例作为备用,联系材料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
原文标题:吉林华图: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如何“抄材料”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MD5:a43a662d70701a522ff7630cd784356d)
点击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