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3年国考几月考试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2-09-23 17:48

收藏

  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及职位表可能在今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地址在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各位考生可关注下!重庆华图教育建议小白先参考去年国考正文内容,了解下报名条件、职位要求及其考试内容等等,以免因犯了小小的错误而错过了,切记!切记!一键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更新)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询

  2023年国考公告暂未公布!根据近些年国考公布时间安排来推算,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公告大概率会在2022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

2016-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3年 国庆节后 暂未公布 10月?日-10月?日 11月?日
2022年 2021年10月14日 2022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8日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2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3国家公务员申论干货:申论写作技巧之关系类文章

  在公考申论科目考试中,文章写作作为申论的半壁江山对整体申论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题目写作思维都是一致的,而是要取决于题目。近些年文章写作中经常考察关系类思维的写作,一般要求我们围绕题干给定的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述,例如:“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并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篇文章。这类文章我们称之为关系类文章。许多考生在书写此类文章时,往往无从下笔。今天,华图教育就以此篇文章为例,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面对关系类文章应该如何写作。

  一、开头:关系类文章第一段需要点明两者关系,也即是中心论点的表述。

  钱穆先生曾在《乡村与城市》一文中谈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他谈到了一个人从乡村来

  到城市所丢失的东西,所习得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与城市各有其价值。(通过经典著作引出主题关键词“城市”“乡村”,引论紧扣主题)城市和乡村的互补发展,不是城乡一体化变成“一样化”地简单建设,也不是“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文明”的高下之分,城市与乡村,各有价值,各为补充。 (中心论点为二者的关系,也即是所给题目中的论点,开头由引论+中心论点构成)

  二、分论点:中心论点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想论证必须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把两个关键词分别看作是A和B,第一个分论点要写A对B,第二个分论点写B对A。

  乡村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为城市文明提供源动力。(分论点一:A对B式的表达)乡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进一步解释分论点一)。没有乡村农业的支撑,没有足够自给自足的粮食,城市中人口的生存便成了问题,更何况是文明的发展了(反面道理论证)。乡村为城市提供文化滋养。我国农业文化、农耕文明几千年来留存的宝贵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找寻现代文明缺失答案的关键来源,比如家风家训、乡风民俗、农村文化遗产等都构成了我们最温情的回忆,是我们精神的故乡,是我们灵魂的根。(举例论证)乡村让城市人复返自然。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足以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获得新生,(正面道理论证)而这种自然中所蕴含的力量正是城市生活所缺乏的。

  城市文明是一种技术文明,它丰富了乡村文明。(分论点二:B对A式的表达)城市文明为农村人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进一步解释分论点二)城市文明凭借快速发展的技术创造出了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比如琳琅满目的娱乐设施、休闲场所、文化广场,更快捷高效的购物、交通体验,更好的医疗条件与生活条件,更发达的工业体系与服务业,(举例论证)这些文明成果能够让农村的村民摆脱日日耕作的辛苦,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发展自我。城市文明中的新技术让乡村文明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依靠着高科技,借助于互联网,我们看到更多的优秀文化遗产走出村庄,走出乡村,走进了城市,走向了世界。(道理论证)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体两面,应该互补发展,不可偏废。(分论点三:A与B)乡村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根基,我们必须认识到其物质的、朴素的、传统的一面。没有乡村文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仿佛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走得长远。而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主体,其象征着创新、活力和力量。没有城市文明,我们的生活水平要倒退几十年。我们不能刻意固守乡村文明,只守着传统而不思进取,那样我们的发展就没有了后劲;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强调城市文明的发展,而忽视了传统和基础,那样我们的发展就没有了内在和灵魂。(道理论证)

  三、过渡段:通过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对论点相关的现状、原因、影响等展开分析。

  城乡一体化让城乡文明可以互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

  到和城乡发展的融合为解决乡村与城市问题提供了具体路径,让城乡文明融合不仅仅停留在

  理论上应该互补的层面,而是在实践中实现可以互补。越来越多的乡村人从城市的发展中得

  到经验,用于乡村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乡村找拾文明的记忆,收获大地母亲给予的智

  慧。城乡之间的游走会成为人们理想的生活状态。(分析相关的影响)

  四、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城市与乡村,不是阻碍发展的地域“界限”,而是各有价值,互补发展,城市文明与乡村

  文明并行,共同哺育生活其间的人们。

  通过对关系类文章写作方法的学习,我们可以先从模仿入手,多看同类型文章,逐渐熟悉关系类文章的写作方式,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此外还需多加强论据素材的积累,勤加练习,多动笔头,这类文章自然手到擒来。当然,文章写作的类型还有很多,关系类只是其中的一种,考生要主动学习备考才能最终收获考试的成功。

  原文标题:2023山东省考申论干货:申论写作技巧之关系类文章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b6b4a1c9f576b4d3cb27276dd2040f44)

点击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