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3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出了没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2-09-22 17:40

收藏

  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及职位表可能在今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地址在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各位考生可关注下!重庆华图教育建议小白先参考去年国考正文内容,了解下报名条件、职位要求及其考试内容等等,以免因犯了小小的错误而错过了,切记!切记!一键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询

  2023年国考公告暂未公布!根据近些年国考公布时间安排来推算,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公告大概率会在2022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

2016-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3年 国庆节后 暂未公布 10月?日-10月?日 11月?日
2022年 2021年10月14日 2022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8日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2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3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由“完美女孩谷爱凌”引发的教育焦虑

  一、新闻热点

  2022年4月16日(周六)晚,致敬中国冰雪无数默默付出的耕耘者,“中国冰雪之夜”在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国冰雪健儿和幕后英雄齐聚一堂,央视新媒体各个平台同步进行了现场直播。国民度最高、人气最高、深受大家喜爱的奥运冠军谷爱凌现场弹奏了钢琴曲和进行了即兴演讲。

  二、引申背景

  谷爱凌,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她是最刻苦的。极限运动,伴随的就是受伤。但她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热爱什么,那么你的努力应该是快乐的,不一定用吃苦形容。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信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也正是自信带她走卖你对挑战,向新的人生。“我们会受到很多外界的影响,家长的声音、社交网络的声音、朋友的声音,但我想问大家的是,你的声音是什么?”谷爱凌即兴演讲:《自信的青春》,聊美与自信。

  “今天我不想作为最年轻的自由式双板滑雪冠军获得者为大家演讲,我想作为大家的朋友谷爱凌和大家聊会天儿。美的定义永远在改变,但是内在的美永远不变,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去当慷慨、善良和自信的人。”像朋友一样的交流,亲切自然的讲述,言之有物娓娓道来,谷爱凌的语言表达特别有感染力,非常的真诚不造作,是不是想再听她多讲一会儿啊。以下是演讲内容:

  今天晚上我不想以最年轻的双板自由式滑雪运动金牌夺得者为大家演讲,我想作为大家的朋友,谷爱凌,和大家聊会儿天。

  我先介绍下自己,我今年18岁,特别喜欢滑雪、我的猫和美食。我会挑选不同的领域去绽放我的完美主义,其他时候我就是一个很正常的青年。我今天最想和大家聊的就是这个。

  作为年轻人,我们会有很多来自外界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我们家长的声音,有时候,会听到社交网络的声音,还会听到我们朋友的声音。但今天我想问大家的就是,你的声音是什么?作为个人,你是谁?

  举个例子,我们说说美的定义,希望大家现在能想一下,用三个词来形容美,形容漂亮。为什么我们会希望其他人认为我们是美的,是不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越美,其他人会越爱我们?然后再想想,你最爱的人,有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用三个词来说你为什么爱他们?这三个词是不是和美的三个词有点不同?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美的定义永远在改变,但是内在的美永远不变。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去当慷慨、善良和自信的人。对,你没听错,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再举一个例子,对我来说,滑雪是我最大的自信来源。我八岁时刚开始滑雪,我是我们队上唯一一个女孩。而且我当时上的学校是全女学校,所以我见到这些男孩们觉得:哇,像外星人一样,我怎么和他们去交流?太可怕了,我不敢跟他们说话。

  但是当我学一个新动作的时候,他们会问我:“爱凌,你怎么学会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当他们学会的时候,我也同样会问“你在空中会看到什么?你落地的时候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通过滑雪,我找到了友谊;通过滑雪,我找到了自信。不是通过长相,是通过滑雪,通过运动。

  我准备做1620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妈和我已经说好了,前一天晚上说不要做这个动作,太危险了,后面还有两个项目呢。我就说好,但是我第二跳跳完了以后,我已经知道我要挑战了。因为我从九岁开始,我的目标一直不变:我想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们,尤其是女孩,去接触并爱上冰雪运动,通过运动找到自信,打破自己的界限,并变成最好的自己。

  我知道我在奥运会的时候,是在最大的舞台上,在中国有特别多朋友在关注我,在国外也有很多人。所以我觉得我一直这么去说,现在轮到我,我不怕失误,因为我爱的是过程,我爱的是滑雪本身。所以我跟我妈打电话,然后说:“妈妈,我要做这个动作”,她说:“你别做,我们已经说好,你别做了,你干嘛还要做这个,太危险了”。然后我说:“妈妈,我不在问你,我在告诉你”。

  因为从小我妈妈特别尊重我的自由,她会让我有自己的选择,不想控制我的生活,而是想陪伴我一起成长。她想引导我,但是她最大的目标是让我享受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有这个尊重和联系,她就说:“好,我尊重你的选择,你想做这个动作,你就去做,保持安全”。

  当时我特别感动,因为其实一般我和我妈都特别一致。但这是我第一次真的说,无论你说什么,我就要做这个,结果她支持了我,所以非常感谢我伟大的妈妈。当我做这个1620动作的时候,我感觉是我人生最美、最自信的一刻。

  通过滑雪,我变成了最好的自己,我找到了我的平台,找到了方法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运动,这是我的目标。其他人也能通过运动,通过自己的热爱打破自己的界限,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谢谢!

  三、词句积累

  1.绽放;挑战;热爱;尊重;自由;最好的自己。

  2.通过自己的热爱打破自己的界限,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热点文章

  题目:谈及冬奥会期间,由谷爱凌、苏翊鸣等“00后”运动员衍生出许多教育问题,有些人研究怎样的精英教育能培养出“完美”小孩,还出现了“谷爱凌焦虑”,怎么看待这种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认识深刻,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联系实际、论证充分。字数1000-1200字。

  由“完美女孩谷爱凌”引发的教育焦虑

  【参考解析】

  此次冬奥会,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无论是规模还是成绩,印象深刻的,有以徐梦桃为代表的几位“老将”,还有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新锐”,表现优异,都特别有价值。尤其以谷爱凌、苏翊鸣等“00后”运动员为最大热门,成为人们口中“别人家孩子”。由此衍生出家长产生“教育焦虑”,有些人研究怎样的精英教育能培养出“完美”小孩,还出现了“谷爱凌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来自于很难“复制”谷爱凌,大家都在纪录片中看到了,因为谷爱凌要运动有训练,她母亲让她一天睡十个小时,看似宽松,但是另一方面,她也比较听话,她每天时间安排都以分钟计算,到点就去上课,一个接一个。我觉得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不一定有那么多财力和时间。所以没必要焦虑,因为即使谷爱凌没获得这么多冠军,她也已经考上了斯坦福,生活质量也是相当不错的。

  其中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新的“谷爱凌”,而是为了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比如,家长喜欢运动,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喜欢上运动,家长喜欢看书也会带动孩子喜欢看书,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世界冠军,而是为了让他的人生有更多乐趣和爱好。

  当然,直接借鉴也是不可行的,如果你的孩子是“郎朗”,硬生生借鉴“谷爱凌”培养模式,可能就拧巴了,也极容易走偏了轨道,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不能因为谷爱凌要运动一天睡十小时,就安排自己的孩子睡够十小时,先不说别的,我们大多数的家长能保证我们的孩子每天睡够八小时,那就已经很好了。因此,很多东西是不能直接借鉴,更不能直接借鉴目标。真正值得借鉴的经验是发现孩子适合做什么,思考如何让孩子拥有热爱的事情,同时帮助其进行很好的时间管理,培养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我们更要看到类似徐梦桃家庭背景中成长的运动员,看到中国普通父母所做出的努力。从这样一个家庭里看徐梦桃,她更像我们的邻居,走一条普通的路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徐梦桃如今成功了,才能代表这条路走对了,像贾宗洋这样获得银牌的选手也很棒,还有很多参加冬奥会的选手也很棒,他们都在进步当中。

  这届冬奥会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不同的人生,我们需要的是借鉴,而不是焦虑,我们自己的孩子可能不适合当“谷爱凌”,不适合当“苏翊鸣”,但是他适合变得更好,然后让家庭也得到进步。做父母不是因为生理原因就天然成为父母,并永远是父母,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父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当”。

  不拿眼前世俗意义上的成或不成去衡量。20年后再看看。20年后,你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是不是承担责任了?是不是在事业上还是专业主义者?我们应更多地要拿这些东西去衡量。

点击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