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几天时间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2-09-16 18:00

收藏

  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时间可能在今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地址在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各位考生可关注下!重庆华图教育建议小白先参考去年国考正文内容,了解下报名条件、职位要求及其考试内容等等,以免因犯了小小的错误而错过了,切记!切记!一键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询

  2023年国考公告暂未公布!根据近些年国考公布时间安排来推算,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公告大概率会在2022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

2016-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3年 国庆节后 暂未公布 10月?日-10月?日 11月?日
2022年 2021年10月14日 2022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8日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2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3国家公务员备考干货浅谈申论学习中的几处通病

  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不仅考察考生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等情商乃至德商。目前申论的培训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把申论简单化、庸俗化,认为学习申论就是抄材料;二是神秘化,用概念去解读概念,过度解读材料,简单问题复杂化。这都背离了政府选人的初衷。教学的本质是深入浅出,温故知新,对待申论必务真求实,一步一个脚印。目前,申论学习中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材料不透彻,满足于一知半解。材料是我们解读命题人意图的钥匙。要求考生必须站在命题人角度去分析材料内容,研读命题人给材料的用意。只有如此,我们理解材料才不至于肤浅。以“2014年陕西省申论试卷”为例,学员们几乎都是这样概括每个材料的内容:

  材料1、概括子长唢呐享誉海内外的原因。材料2、BL集团打造品牌成功的经验。

  材料3、汉语教师小琼在美国得到肯定的原因。材料4、我国文化存在的“逆差”。

  材料5、韩剧冲击我国的文化。材料6、我国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

  这样理解材料,难免简单化了。应该深入分析每个材料的作用和命题人的用意:

  材料1、我国的民间文化凭借实力走出了国门,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材料2、我国企业具有文化创新意识,商品融入文化元素,走进国际市场。

  材料3、在国外的中国人,立足工作岗位,输出中国人的价值观。

  材料4、我国文化面临的危机,改变文化逆差是时代的必然,更是社会的呼唤。

  材料5、我国文化逆差存在的具体案例,与材料四是解读关系。

  材料6、我国文化输出,明晰了政策导向,文化企业海外遍地开花。

  由此,我们就明确的把握住了命题人的观点:加强我国文化输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分析申论材料既要入乎内,去分析每句话、每段话的含义;更要出乎外,宏观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明确命题人的意图,进而归纳出全部材料的主旨。微观切入,宏观总结。

  二、割裂材料之间的关系,忽略材料的主题。申论材料是一个系统,都会有一个宏观的主题。政府站位和问题意识,这是原则。材料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砌,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宏观的主题。如2013年国考地市第一题,结合给定材料1-3谈基层文化保护的启示。大部分考生还是抄材料,没有明白申论试卷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材料一介绍北京市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二说明要因地制宜,采取为农村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其精神生活。材料三介绍了基层工作者——村官和社区工作者的具体做法,培养积极健康的村风民风。从地方政府到热爱文化宣传的播映员再到具有责任感的基层工作者,每个群体都是立足于本职工作,为我国文化的弘扬做贡献。

  很多人没有上升到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层面上。高度不够,深度欠缺,割裂材料和主题的关系做题,怎样得高分呢?

  三、审题不精准,自我定位不准确。审什么?审要求,审命题人意图。申论题目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要求,把两者综合起来分析。例如对策题,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往往有角色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身份权责,否则对策就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

  如2015年陕西省申论:“给定材料4-6”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管理过程中的习惯做法,“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往往令百姓难以接受。请就此难题提出你的解决之道。

  要求:简明、具体、符合实际、有可行性,200~300字。

  “具体、符合实际、有可行性”,必须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解决问题,对策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有效性;“习惯做法”说明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一定要解决城市管理的顽疾。既要严格执法,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可行性”要求不能越权越位,合情合理更要合法。

  四、表述不规范。表达规范不是要求考生必须说“官话”,而是语言要简明扼要,必须和题目中的身份相匹配。例如事务性公文,文种不同,风格各异。周知性之类,语言必须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人有所知”。解说词和讲话稿要口语入文,多用短句,幽默风趣。才会体现实用性和现场感。

  语言规范,是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会为群众所接纳。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为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言以蔽之,公职考试,已经20多年了,无论是选拔制度方面还是考试的科学性方面都已非常成熟。申论实质还是考察考生的全方面的知识储备和阅历素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和政府选人用人的宗旨,只要对申论这门课程客观看待,不仰视、不菲薄,做到静心、细心、耐心,端正态度,学习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点击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