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时间可能在今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地址在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各位考生可关注下!重庆华图教育建议小白先参考去年国考正文内容,了解下报名条件、职位要求及其考试内容等等,以免因犯了小小的错误而错过了,切记!切记!一键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
2023年国考公告暂未公布!根据近些年国考公布时间安排来推算,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公告大概率会在2022年10月国庆节后发布:
2016-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3年 | 国庆节后 | 暂未公布 | 10月?日-10月?日 | 11月?日 |
2022年 | 2021年10月14日 | 2022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8日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3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2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3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备考技巧之词句理解
题型介绍:
对一个词或者对一句话谈理解,如: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词句理解是国考和全国联考非常青睐的考试题型,特别是国考基本年年必考。
申论材料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似有逻辑结构但又好像没有非常清晰的结构,考试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楚内在逻辑。“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有章法、行文脉络一说,文章又由字词句段构成,那么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词句必然存在语言逻辑结构。细分申论材料中的某句话,某个词自然而然的就简单一些。二、方法技巧:
首先,判断词句理解题题干设问方式,确定答案深层表层成分。往往题干设问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解释、阐释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含义”“定义”等;另一种是谈谈对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理解”“分析”等。
当题干问“意思”“含义”“定义”只需要回答词句表层含义即可,解释句子和词的概念、定义或含义或者所反映问题或事实的表现。如:所谓“预先失败”指不自信的心理感受,实质是心理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判断不准确不自信,过分依赖所谓的专家指导系统。
当题干问“理解”“分析”既要有表层含义也要深层含义,即对总结词句的整体含义或词句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或句子背后的意图。如:“教育技术”指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层面走的太快”指片面注重狭义的知识内容,过分重视分数、才能、能力。“灵魂”是指教育的方向、目的,应该是人的内心、心灵的培养,“灵魂跟不上了”是指忽视内心、心灵、精神方面的培养。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国当下教育存在“舍本逐末”的表现。
其次,判断词句情感,确定答案呈现要素。词句在申论材料中往往有三种情感色彩,第一种正面、积极的,则侧重找意义、正面的表达;第二种负面、消极的,则侧重找问题、危害、负面的原因等;第三种对策,则侧重找对策。注意:在呈现答案时材料中有其他要素字数允许时也要呈现出来,只是答案更加侧重于核心要素。
最后,判断句子逻辑,先拆后合。往往申论需要解释的句子都是有一定的逻辑,常见逻辑有:第一种并列关系,多个并列关系分别解释;第二种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分别解释;第三种转折关系,转折前后分别解释;第四种递进关系,递进前后分别解释;第五种矛盾关系,矛盾两面分别解释。在句子中往往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双引号,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需要对双引号中的内容进行解释。当我们把一句话拆开解释,就相当于配好了车的零件,最终我们还得将各个零件安装起来,需要总结完整句子的意思。
词句理解题就像是组装一辆车,我们是生产方,命题人是客户,首先根据客户需求,是要表层还是深层,其次根据客户喜好找到车身颜色,最后在材料中找寻零件完成组装。
点击预约>>>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