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查询网站为重庆人社局。华图教育特整理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更多2022重庆市考动态请关注重庆公务员考试频道。
>>>点击入口:2022重庆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入口:2022重庆公务员考试现场资格审查<<<
>>>点击入口:2022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现场资格审查(8月2日-5日)
>>>点击入口:2022年重庆公务员考试面试通知(8月6日-7日)
2022重庆公务员考试成绩计算方式:
未组织专业科目考试、专业能力测试职位的报考者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申论成绩)÷2×50%+面试成绩×50%。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职位的报考者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40%+申论成绩×30%+公安类专业科目成绩×30%)×50%+面试成绩×50%。
法院系统、检察机关职位的报考者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40%+申论成绩×30%+法律基础知识成绩×30%)×50%+面试成绩×50%。
有专业能力测试职位的报考者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申论成绩)÷2×50%+(面试成绩×70%+专业能力测试成绩×30%)×50%。
重庆华图整理提供2022重庆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
重庆市2022年度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按照乡镇机关职位、公安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职位、法检系统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和其他职位分别划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乡镇机关职位(即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2》的职位):一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笔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95分,二是普通职位笔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100分。
(二)公安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职位(即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1》和《公安类专业科目》的职位):笔试总成绩(折算后)合格分数线为45分,且《公安类专业科目》成绩(折算前)合格分数线为50分。
(三)法检系统职位(即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1》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职位):笔试总成绩(折算后)合格分数线为50分。
(四)行政执法类职位(即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3》的职位):笔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95分。
(五)其他职位(即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1》的职位):一是公安人民警察法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狱医及所医职位笔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90分;二是其余职位笔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95分。
特别提醒:合格分数线仅是对参加考试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各职位进入面试(体能测评、专业能力测试)的最低分数,按照相应职位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面试(体能测评、专业能力测试)比例确定。
公务员面试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的那些“门道”
一听到“无领导小组面试”很多考生心里就会很紧张、不停打鼓,虽然在学校或者在网上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无领导面试是个什么情况,但也因为知道其操作难度大所以心里没谱,心底发虚。那无领导到底怎样才能取得高分呢?真的全靠听天由命吗,其实并不是的。在无领导的面试过程当中处处隐藏着方法技巧和小心思,明白其中的门道,你也可以成为众多同场考生中让考官如沐春风并且记忆深刻的那一个。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
首先要明确一点,无领导面试中考官对于考生的考察并不是从开始说话了才进行的,而是说在场外就已经开始了。意思是你们这一个小组在入场之前,其实考官就已经能够从门里朝外看进行观察,所以要想拿到高分的话,我们必须要全神贯注,哪怕是还没有进入考场,也应该提起自己的精气神,不管别人做的怎么样,我们自己要保证的是,要有一个平静良好的心态,不错的精神面貌,然后落落大方进入考场。
其次就是面试全程都做到仪态大方,自然得体。言行举止这些需要贯穿在整个考试过程当中,虽然说无领导整体的讨论时间和呆在考场内的时间都比较长,但是也不能因为时间长而产生松懈或者是倦怠,因为一旦做出了比较松懈的动作,比方说抖腿、翘二郎腿或者是瘫软在桌子上,那这些动作考官们将都尽收眼底,难免产生不好的印象,会默认为考生在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也是这样吊儿郎当的态度,不适合这个岗位,那自然分数就不会高了。
再次,需要去记住的是,讨论中的“领导者”身份并不一定是最高分,不需要去抢个头破血流。哪怕最开始没有得到这样的一个身份,也不要灰心丧气,还有时间把控者、破冰者、协调者、总结陈词者等供你选择,在考场上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角色一样非常重要,这会让你在讨论中发挥最大作用,展现更多优点,照样能够给考官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最后,尽量做到整场都是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态度谦逊亲和的。毕竟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不是辩论赛,不需要你把场上的每一个人都给辩赢,不需要去展露出你的锋芒来,需要去做到的是照顾好场上的每一个人,同时凸显自己的优势以及适合岗位的特点,让考官记住你是一个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极强的人,自然愿意去给你打高分。
原文链接:https://nmg.huatu.com/2022/0121/178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