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用来形容人的学识广博,无所不知。地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公务员常识考查中,地理学知识屡次出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学中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关知识。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以我们国家所在的北半球来说,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天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夏至(6月22日前后)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秋分(9月23日左右)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南回归线。此后开始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如下表)
例1.在黄河入海口,下列哪一天白天最长?()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元旦
解析:本道真题选B。
在北半球,春分到秋分之间,昼长大于夜长,并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昼达到最长。黄河入海口属于我国,白昼时长在夏至日达到最大。植树节为3月12日,劳动节为5月1日,教师节为9月10日,元旦为1月1日。劳动节距离夏至日最近。
因此,本题选择B项。
例2.下列诗句所描述情景出现的时间与图中标示的时间段,对应正确的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①之间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③④之间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③之间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①②之间
解析:本道真题选B。
根据题意,④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B项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除夜雪》,描述的是春节,处于冬至和春分之间,也就是③④之间。B项正确。
A项:本句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景象,中秋节处于秋分和冬至之间,即②③之间,A项错误。
C项:本句出自南宋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夏季景色,应处于夏至和秋分之间,即①②之间,C项错误。
D项:本句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述的是早春时节,应该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即④①之间,D项错误。
原文标题:省考行测高分技巧:常识备考-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
文章来源:吉林华图(MD5:9cad05b91f1e53dece59f042b25d4f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