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共基础知识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方法 > 公共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华图教育 | 2022-02-13 15:56

收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考试中的考点主要集中在科学内涵,基本原则,主要措施三个方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会会这一部分的考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

  2005年2月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与基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

  3.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4.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切实加强收入分配领域的法制建设,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1.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1)全覆盖,就是要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实现最广泛的覆盖。

  (2)保基本,就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3)多层次,就是要以社会救助为保底层、社会保险为主体层,积极构建以企业(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可持续,就是要立足制度的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2.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热门推荐:

  事业单位历年进面分数线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事业单位新大纲大纲ABCDE改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