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2021年下半年四川省考资格复审的方式需要带的材料

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 2022-01-25 14:41

收藏

  面试资格审查

  面试资格审查相关事项及具体时间见面试公告。根据报考人员的笔试成绩,按照招录职位录用名额的3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笔试有缺考科目者不得进入面试资格审查)。最后一名笔试成绩相同的,可一并进入面试资格审查。进入面试人数达不到录用名额3倍的职位,该职位符合条件的笔试人员可全部进入资格审查。

  采取公告的方式公布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和地点,请报考人员给予关注,及时查看。进入面试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应携带《2021年四川省下半年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报名信息表》两份(贴上照片)、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明确学位要求的职位)和招录单位要求的其它证书、手续的原件及复印件等,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资格审查,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资格审查者视为自动放弃,取消面试资格。

  资格审查不合格或自动放弃出现的缺额,在报考同一职位的报考人员中,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递补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面试资格审查的,视为报考人员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其中,几类特殊报考对象,还须具备以下手续:

  1.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出具本人学生证(无学生证的,出具所在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具的院系及专业等情况的证明);

  2.国(境)外留学归来人员报考的,应出具教育部相关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报考人员可登陆中国留学网(http://www.cscse.edu.cn/),按有关要求和程序办理;

  3.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的,从其特殊规定。

—— 面试备考 ——

面试热点:让思政教育“火出圈”

【背景事件】

AR拍照、沉浸体验、心理测试、弹幕评论、打卡发圈……你可能难以想象,当下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出圈”新潮方式,会一一出现在中南大学的思政课堂上。

为了给年轻人上好思政课,中南大学采用体验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方式建设体验课堂、实境空间、互动场所、活动设施等,构建融思想内容和空间化于一体的思政实践资源体系,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为、领悟知识真谛、实现全面发展。

【试题模拟】

在全国各大高校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思政课无人问津的情况。每个孩子在面对党史教育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的时候,都在心里打下问号。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表明对此做法的 否定 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政课堂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们在面对思政课堂的时候却表现出了拒绝,导致思政课堂 在孩子 的 教育 中 长期缺席。因此 ,亟需解决思政课堂难以开展的问题 。

阐述 开展思政课 的意义

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在步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基本形成。而大学思政课就像是树木在生长时候所必须进行的“修剪”行为。思政课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进行考试,而是为了纠正大学生行为里、思想中存在的错误。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和我们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思政课 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面对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正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分析 思政 课 难以 开展的原因

思政课堂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各高校负责人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思政意识建设的引导;

2.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教师。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良莠不齐,选配和培养工作还需再次优化,教育素养还需要提升;

3. 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积极程度不高。学校还需要加大针对于教学研究的力度、思路。与此同时,要解决和改变思政教育课堂的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提 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持久战,不能急于求成,也不 能 一蹴而就。要想攻克 思政 教育的开展难问题,需要多方发力 。只有从各级党委 、学校和 教师 三管齐下,才能使 思政 教育课程娇艳地绽放。

第一 , 各级党委 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 ,认识到开展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大力支持开展 思政 教育课程, 加强领导的责任意识,推动改变学习思政课的整体氛围。协同各高校党委、负责人,带头走进思政教育的课堂。

第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高校要注意对教师队伍教育素质的培养,教师们也要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改变教学方式,灵活生动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拒绝“死板课堂”。

第三,高校需要发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各高校可以向其他试点学校进行学习,改变死板的授课方式。例如,中南大学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等方式建设体验课堂、实境空间、互动场所、活动设施等,并借此构建融思想内容和空间化于一体的思政实践资源体系。

总结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做好思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势在必行。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