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目是千变万化,考试命题的内在逻辑不变,考察的能力不变,如果能在不断变化的考试命题中准确了解考试要求,抓住命题意图是考生在复习备考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国考的命题是全国一张卷,借鉴参考的命题规律要从历年真题中仔细揣摩命题人意图,才能更为准确的把握复习的方向,在考试中出现新的命题方式不至于无从下手。
作者结合近7年国考地市级的题目对命题形式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大家讲解国考地市级中概括归纳题的命题的变化趋势。
概括归纳 | 综合分析 | 解决问题 | 应用文 | 文章写作 | |||
要素分析 | 词句理解 | 评价分析 | |||||
2015地市 | √ | √ | √√ | √ | |||
2016地市 | √ √ | √ | √ | √ | |||
2017地市 | √ | √ | √√ | √ | |||
2018地市 | √ | √ | √ | √ | √ | ||
2019地市 | √ | √ | √ | √ | √ | ||
2020地市 | √√ | √ | √√ | ||||
2021地市 | √ | √ | √ | √ | √ |
如图所示,申论国考地市级在考试命题的题型分布上规律相对明显,概括归纳题、词句理解题、应用文写作和文章写作是考试频率最高的题型,要素分析和解决问题类题型考试出现频次较低,评价分析一道题都没有出现,结合具体题目内容,总结近年来国考地市级各种题型的命题变化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括归纳题考察要素的一般为特殊要素,不是直接问题表现、原因、影响、对策这样的常规要素。2015年,写标题;2016年,概括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列出基本流程和理由;2017年,简述功能;2018年,概述过程;2019年,概括变化;2020年,谈谈怎么做好...;2021年,谈谈变化。考察要素方面:标题、流程、功能、过程、变化等,不是最常规的要素,需要考生根据题目和材料内容做一个基本的判断。
二、综合分析题中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的考察属于常规性设问方式,分析...的原因/变化等;谈谈对特定词语、语句的理解。没有考察一道评价分析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考察对特定事项、观点的评价分析。近几年文章写作的题目在设问方式上都是以某个特定的语句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因此是把对观点的评价分析和文章写作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文写作的结合。解决问题类的对策题在要素考察方面侧重“对策”这个要素的考察。2015年-2019年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对策题进行考察,但应用文写作中把“对策”这个要素作为了考察的侧重点。2015年,生猪养殖进入信息化时代,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2017年,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2018年,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19年,邀请小赵介绍发展花椒酱产业的经验,写一份发言提纲。因此可以看到虽然这几年没有考察对策题,但是应用文写作的侧重点放在了“对策”这个要素的考察。
综上所述,概括归纳题考察适当创新,考察非常规要素,要素分析和词句理解属于常规设问,侧重考察阅卷理解能力;对策题和应用文写作相结合,侧重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写作和评价分析相结合,侧重考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题型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后面国考地市级在设问方式上的重要变化趋势。
来源文章:重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