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示例】
1.以下是某位教师教授初三年级课文《孔乙己》的教学片段:
学生A:“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对!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B:“‘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生C:“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是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
学生D:“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
学生E:“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又因为孔乙己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的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问题:
(1)请运用教育学原理谈谈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教学时的优点。
(2)请运用教育学原理谈谈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教学时的不足。
1.【参考答案】
(1)该老师应用讨论法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这位老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②让学生们积极讨论,参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
③让学生表达观点,各抒己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2)该老师在应用讨论法过程中的缺点有:
①讨论前老师没有提出讨论目的和要求,让学生盲目发言。
②没有让学生搜集资料就直接发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③讨论后老师没有做总结,没有让学生明确讨论结果,更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能力有限,老师没有加强引导导致整个讨论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目的和深化主题。
2.语文课堂上,李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授《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嘟嘟”-“嘟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坐在窗边的同学站了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有的同学索性冲出座位,也涌到窗前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李老师面带微笑、冷静地看着同学们,等教室里恢复平静后,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
问题:
(1)请运用教育机智的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请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参考答案】
(1)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教育机智。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迅速而正确地化解问题。案例中,在语文课上,消防车的声音引起教室顿时喧闹的突发情况下,该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的躁动而生气,而是灵活的做出判断,面带笑容,让学生写出所想所感,解决突发事件,说明该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教育机智。
(2)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现代教师角色观。现代教师角色观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面对学生突发情况,不是按照以前的计划上课,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体现教师运用突发课程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