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7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于(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古语,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说明(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个体自觉性 B.个体遗传
C.个体发展环境 D.个体教育
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是( )。
A.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B.有符号功能思维
C.获得永恒概念 D.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突出了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5.一线研究者与专门科学研究者进行协作,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用于教育实践,属于(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6.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通常来说,一个国家人口的受教育范围越广、受教育程度越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有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政治功能 D.教育的社会功能
7.( )为我国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A.地方方言 B.网络语言
C.汉语言文字 D.国际通行语言文字
8.每个学生的起始能力和要达到终点目标所需的中介能力是不同的,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水平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A.学生的差异 B.课堂时间分配
C.应具有变通性 D.尽量多的学生参与
9.李老师规定从下学期开始,上一学期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可以免除班级卫生义务。李老师的做法( )。
A.有利于激励学生 B.有违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的原则
C.便于班级管理 D.有违因材施教的原则
10.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 )。
A.分化 B.消退
C.泛化 D.撤销
【下面是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出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启发式思想,出自《论语》。故本题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在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故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是进入形成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双趋冲突。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题目中,鱼和熊掌都想要,只能选择其一,属于双趋冲突。故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法的定义。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故本题选D。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题干中强调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价值,国民的综合素质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本题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根据选项,我们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5)》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故本题选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水平设计的因素。教师在进行课堂水平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学生的差异,即学生的起始能力和要达到终点目标所需的中介能力的差异。(2)课堂时间分配。注意先选择主要内容的关键点作解释、讨论、训练和总结。(3)应具有变通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景而留有余地。(4)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教师心中应装着所有的学生,而不是让几个“尖子生”独霸课堂,抛弃那些害羞、内向和低成就的学生。(5)评价与反思。教师应总结每堂课的成败与得失,记录学生对不同方法、媒介和活动的反应,问自己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哪些问题与活动设计得好,课堂的哪部分应被省略、压缩和精制,以便下一次更优化教学设计。题干中描述学生之间的起始能力和要达到终点目标所需的中介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看到他们的不同,注意到个别差异。课堂水平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故本题选A。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行为。教师态度要公平公正,教学上要因材施教。班级卫生是每个学生应参与的日常事务,因此李老师这样规定有违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的原则,也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该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因此ACD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化。分化是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