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2022国考笔试考试需要带哪些证件呢?

华图教育 | 2021-08-25 09:52

收藏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会于2021年10月中旬发布公告,今天,华图教育就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22年国考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需要带哪些证件呢?

  1、参加笔试必带物品:准考证、身份证。考生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参加笔试两证缺一不可。

  热门问题:身份证丢了,怎么办。用临时身份证可以吗?

  答:身份证是考生参加国考笔试的必备证件之一,如果丢失需要及时到公安部门补办临时身份证。其他证件不能代替居民身份证。注意:过期身份证无法参加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临近国考笔试,考生要注意查看自己的身份证有没有过期,过期的抓紧时间补办新的身份证。

  2、这些材料笔试时不需要: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

  考生参加笔试不需要带以上材料,只有进入面试或专业能力测试的人员,在参加面试或专业能力测试前需要提交《报名登记表》,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同时需要提交《报名推荐表》。有些考生问到的《报名登记表》、《报名推荐表》成绩出来后再打印可不可以,这是是完全可以的。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备考 ——

2022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意图判断题该怎么做?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意图判断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其在言语总题量的占比也是相对较高的,且我们梳理近五年联考题目,发现此类题型的考察数量有所增加,具体如下: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意图判断题 7 7 6 6 8

  既然意图判断题如此重要,那怎么做题呢?一般而言,我们将意图判断题分为三类:故事类、问题类、主旨类。下面我们就三个例子来看一下。

  【例1】当冰冷的暴风雪横扫牧场时,温度会迅速降到零度以下,牛群通常会背对着风暴,缓缓移到下风处,最后被围篱阻挡时,它们只好挤在一起,最终导致牛的大量死亡。但有一种赫里福牛,却会肩并肩地一起迎着风暴,低下头来,面对暴风雪的肆虐,结果反而死亡率最低,损失最小。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A. 团结就是力量

  B. 生存之道在于防患于未然

  C. 狭路相逢勇者胜

  D.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一则寓言故事,那就按照“找结果—析原因—悟道理”的答题思路作答。结果是“一群牛大量死亡,而赫里福牛死亡率最低,损失最小”;原因是两种牛面对风暴的方式不同:普通牛是“背对风暴”、赫里福牛是“迎着风暴”;悟出的道理是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狭路”指代困难,“勇者”指代赫里福牛,“胜”指代死亡率低、损失小,符合文段意图。A项强调“团结”,两种牛都很团结,因此不是死亡率不同的关键原因。B项“防患于未然”指在祸患发生之前提前预防,无中生有。D项“坚持”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和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上述例题,属于意图判断题中的故事类。

  【例2】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或许有不少人认为,美又不能充饥,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系到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国人的审美能力亟待培养和提升

  B. 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C. 孔子的审美观念今天仍可借鉴

  D. 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开头引出话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然后援引孔子的话来论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接着通过“但是”提出作者认为审美很重要,最后通过“然而”进行转折,提出文段的主旨,即“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去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根据文段主旨句提出的对策,符合文段意图。A项和B项主体均为“审美能力”,文段主体为“美育”,话题不一致,排除A项和B项。C项“孔子”为观点援引部分,非重点,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上述例题,属于意图判断题中的问题类。

  【例3】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 “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 “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 “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 “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文段主旨句,通过“但”转折,引出话题“积极老龄化”的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接着后文从主体不同、着重强调的内容不同,两个角度对主旨句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项。B项“主体不同”对应文段第二句,表述片面,排除B项。C项和D项:“更重视参与”“根本原因”文段未提及,为无中生有,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上述例题,属于意图判断题中的主旨类。

  综上可知,意图判断题可以分类型作答,这样才更有针对性,你学会了吗?

  原文标题: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意图判断题该怎么做?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MD5:9063c7bc0f7cd9f666b515197a5394f2)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