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为了飞到夏繁殖地,斑头雁至少要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度,才能飞越横亘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个高度,空气密度大概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鸟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升力,就要消耗更多能量,要更难获得飞行中需要的氧气。然而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这些鸟本可以充分借助白天吹上山脊的南风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越。在飞行中,后面的鸟通常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形成“人”字队形。关于这种队形,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斑头雁一生中会多次迁徙,通常由年长而有经验的斑头雁在前面带路。但为什么鸟要保持人字形,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似乎只有斑头雁这种体形较大的鸟才保持队形,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与速滑团体项目类似。为了减少因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的体能消耗,速滑运动员会以一种紧凑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开路的运动员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筋疲力尽,因此他们会轮流在前。与之类似,带路的斑头雁也会不时与后面的鸟换位,但是为什么斑头雁不以直线队形飞行?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虽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推断。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的循环气流。来自右翅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翅的涡流则顺时针旋转,在鸟正后方,两股涡流都是向下的,两侧的气流都是向上的。如果鸟飞在同伴的正后方,则将处在向下的气流中,这会增加维持飞行状态的能耗;当位于同伴的后侧方时,则可利用向上的气流,得到升力。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会随时间、空气不断变化。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只有体型较大的鸟类才以一定队形迁飞,因为鸟拍打翅膀的频率与体型成反比。体型较小的鸟不太可能准确跟踪涡流。
1.1.下列哪项说法被用来反驳第一种观点?( )。
A.由于迁徙路途遥远,斑头雁一生只会迁徙一次
B.在队伍中领头的斑头雁是年轻而且强壮的公雁
C.体型小的候鸟在迁徙时无需定向也能找到目的地
D.体型小的候鸟在迁徙时往往不会保持固定的队形
1.2.根据本文,速滑团体项目与斑头雁迁徙活动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需要不时更换领头者,后者无需更换
B.前者是滑行,后者是飞行,还需维持升力
C.前者追求速度的均衡,后者需迅速提升到某一速度
D.前者需最大程度地克服空气阻力,后者是最大程度地利用
1.3.第4段中的“这一推断”是指( )。
A.人字队形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体能消耗
B.直线队形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阻力
C.直线队形更有利于斑头雁的迅速迁徙
D.速滑运动模仿了斑头雁迁徙时的队形
1.4.本文主要说明了( )。
A.斑头雁的迁徙旅程
B.鸟类迁徙时最省力的队形
C.地理环境对迁徏的影响
D.人类从鸟类学到的本领
解放后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料,写出了许多回忆录、事迹考之类的专文或专著,但为什么新的《鲁迅传》偏偏[a],至今没有人写出来呢?原因[b]是多方面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和我们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有关。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直到目前为止[c]留下许多空白点,而传记文学这一课题[d]始终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在国外,传记文学早已成为专门名家的学问。[e]所谓“拿破仑学”的专家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转机。写法不同,各有各的侧面,各有各的角度,很少雷同,各有特色。例如,二次大战前法国作家菲利普·苏卜根据卓别林在影片中所创造的那个流浪汉所写的《夏洛传》,就是通过卓别林的艺术创造来探讨他的内心世界。这在传记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幻想人物传记”。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
我国史学在世界素享盛誉。黑格尔曾对中国两千年来从未中辍的史书感到惊讶,并表示赞赏。《史记》中的列传,既是历史,又可以说是早期的传记文学。我以为,对于我国史书中的传记文学更应[i],将其成果引进到我国传记文学的理论中来。
2.1.
[a]处恰当的词语是( )。
A.停滞不前
B.裹足不前
C.步履蹒跚
D.欲言又止
2.2.[b]、[c]、[d]处恰当的词语是( )。
A.似乎 恐怕 确实
B.恐怕 确实 似乎
C.确实 似乎 恐怕
D.似乎 确实 恐怕
2.3.[e]、[f]、[g]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无论 还是 就
B.且不说 仅 就
C.无论 仅 就
D.且不说 如果 也
2.4.[h]、[i]处恰当的措辞是( )。
A.加以总结 加以总结
B.进行比较研究 加以继承
C.进行比较研究 加以总结
D.加以总结 加以继承
2.5.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迅传》至今没有写出来,是文学理论研究出了问题
B.国外传记文学已经成了专门学问,因此我们理应写出《鲁迅传》
C.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对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没有借鉴意义
D.我国古代史学家是传记文学的创作者,他们的理论是国外所没有的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D
解析: 定位文章第2段可知,第一种观点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后文的描述举例中,最后一句提到“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即说明小型候鸟也定向,却没有队形,很好的否定了首句的观点。D项正确。A、B两项均为无关选项,C项“无需定向”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均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1.2.答案: B
解析: 定位文章第3段可知,第4句指出了速滑团体项目与斑头雁迁徙活动之间的区别,即“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匹配选项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均无此意。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1.3.答案: A
解析: “这一推断”出现在文章的第4自然段开头,那么,根据指代就近原则,就近指代第三段末尾的观点,即“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匹配选项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此意。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1.4.答案: B
解析: 该篇文章一共四个自然段,均围绕着“鸟类飞行的‘人字形’队形”来讨论,最后一段揭示出原因,即如此飞行是为了节省体力。由此可知,该文章的主旨是鸟类迁徙时的省力队形。B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2.1.答案: C
解析:
“停滞不前”: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可以得出所有新的《鲁迅传》前期准备都已经做好了,但是新的《鲁迅传》却迟迟没有没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段内容,后文只解析了一个原因,说明作者对于原因是多方面这一点是一种揣测,所以第一空需排除表示肯定语气的“确实”,排除C。“恐怕”表示估计,文段作者知道原因有多个,但不确定具体的数量,所以第一空用“恐怕”最为合适,因此,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B
解析:
“[e]所谓“拿破仑学”的专家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传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先不谈论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只以卓别林的传记为例子来说明,我见过的版本也有六七种”。排除A、C、D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C
解析:
“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可以看出我们是把国外的各种传记写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排除A和D两项;“我以为,对于我国史书中的传记文学更应[i],将其成果引进到我国传记文学的理论中来”可以得出吸收各种传记写法的精华之后,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因此,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C
解析:
“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我国史学在世界素享盛誉。黑格尔曾对中国两千年来从未中辍的史书感到惊讶,并表示赞赏。”可以看出我们对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并没有借鉴。因此,正确答案为C。
原文标题: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文章来源:湖南人事考试网(MD5:ba498a52ab5156d5f3cf0495eaf058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