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21年11月27-28日笔试!详情如下:
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有2022年国考的安排。
重庆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会为考生同步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信息,考生可持续关注,也可以收藏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页,及时了解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动态!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解析之娱乐至死
热点概况
4年前,广西柳州的周立齐因盗窃电瓶车被抓获,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这辈子不可能打工”,引发网友热议走红。甚至周被手铐铐到窗户上,头发卷曲蓬松,说话时玩世不恭,被网友PS上左派精神图腾人物切格瓦拉的头像,成就了“窃格瓦拉”。4月18日周立齐从柳州监狱出狱,媒体报道称,已经有30多家网红经纪公司或直播平台希望签下他,最高的薪水据说开到了两三百万。这些公司之所以要签下周立齐,不是因为别的,只不过看中了周立齐身上自带的流量——他们要“利用”周立齐来变现。据报道,周立齐对此已作出回应,称不会签约网红直播,准备回家种地。
各方观点
人民网:不是说刑满释放人员不能获得新的人生转机,而是周某眼下这个被网红公司奉上的转机,透着机会主义式的虚无。这不像是人生的自新、精神的振作,相反更像是消费自己的历史,赋予违法犯罪的事实以娱乐化的意义。
澎湃新闻:一切皆可盘,一切皆可鬼畜,于是“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娱乐至死的相对主义侵蚀了我们的价值之锚,我们模糊了是非和有趣的边界。
新京报:传递出危险的价值观倾向。这种将犯罪娱乐化的行为,消解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只会让社会变得浅薄。
深度分析
(一)此次事件反映出的问题:
1.网红公司缺失正确价值观,过度追求流量变现,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2.网红行业、直播行业局部存在轻浮现象,乱象丛生。
3.部分网友价值观体系不健全,缺乏辨别能力,随波逐流,迎合娱乐。
4.社会存在浮躁、急功近利、娱乐至死的不良风气。
(二)娱乐至死现象需要警惕,各方应有所作为:
1.网红公司要遵循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美丑观;要认识到猎奇式营销新鲜感一过,就只能快速收场,留下浅薄化与娱乐化的一地鸡毛,常识与理智的力量才是长久且有韧性的;涉及严肃话题的营销应该谨慎些,可以有一些严肃的追问,做一些厚重话题的探讨,能与反省、耕耘、理智的常识相匹配。
2.行业建立健全行业规则,明确边际,把底线和高压线明确标识出来。
3.平台承担起责任,通过优质的管理体系,推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自媒体,筛选出更多优秀的作者,鼓励优质作品的产生。
4.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念,提高自身素质,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味迎合浅薄的娱乐,要坐得住冷板凳。
5.文化部门、网管机构加强对网红行业、直播行业的引导与监管;引导社会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参考观点
“娱乐至死”?不是所有议题都适合被娱乐化消解
近日,山西禹门警方发布公开信,劝告在逃命案嫌疑人解丽萍自首。禹门警方表示:不是作秀,也不是客气。然而,严肃的公开信却在关于命案嫌疑人的讨论中突然出现了一丝“歪楼”的气息,“颜值确实高”“像某明星的妈妈”扎眼地出现在了网友评论中。与此同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周立齐即将出狱的消息也在网络热炒,网友们用“颤抖吧,电瓶车们”“喂!我偷电瓶车养你啊”等留言放飞自己的“喜剧天赋”。
不过,是否所有议题都适合被娱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归根结底,网友关于上述两个话题的讨论实际上指向了公共安全领域。一个是在逃的命案嫌疑人,一个是因盗窃罪、抢劫罪“四进宫”,并公开声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只能靠偷维持生活”的惯犯。前者可能在逃窜过程中引发更多社会治安风险,后者则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其重归社会,以免在出狱后继续依靠盗窃为生。然而,公共安全领域的议题却在网络空间转向了娱乐化,好事者对命案嫌疑人的颜值、窃贼几句看似搞笑的话津津乐道。娱乐的话语抢占了公众的媒介注意力,攻占了公共的议题讨论场。当娱乐不以“黑色幽默”介入严肃议题,则应该自觉与其保持距离。
近年来,“流量文化”引导着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和技术变迁,而泛娱乐作为获取流量的重要入口,主导着内容生产框架和平台运营逻辑。不过,自由有其边界,同样娱乐的自由也应该有边界,这条边界便是“娱乐自由”对进入某些严肃议题理当有所克制。严肃议题之所以需要排斥娱乐化,理由有二:其一,某些议题从诞生为“题”并围绕其进行“议论”时,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讨论氛围和承载的公共价值,具有排他性。娱乐混入其中则如同一头麋鹿闯入了迁徙的角马群,破坏了这一领域原有的生态。其二,公众关于某些议题的注意力空间有限,严肃议题的娱乐化导向侵占的是严肃讨论的空间。泛娱乐生产机制所包装出的美女罪犯、流浪大师、人气小偷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垃圾”,将严肃的意义放置在娱乐的喧嚣中消解殆尽。
如今,人们更习惯以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来表达对内容生产娱乐无下限的批判。媒介本身的特质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而娱乐化的媒介导致了全社会的过度娱乐化。或许,将现时的失序和前人的思考结合来看,才能在反思泛娱乐对严肃议题的侵蚀时穿透重重迷雾,纾解严肃议题面临的困境。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