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简章什么时候发布

未知 | 2021-05-21 10:08

收藏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21年11月27-28日笔试!详情如下:

  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有2022年国考的安排。

\

  重庆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会为考生同步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信息,考生可持续关注,也可以收藏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页,及时了解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动态!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2 2021年xx月xx日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2021年11月27日
2021 2020年10月14日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20年11月29日
2020 2019年10月14日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9年11月24日
2019 2018年10月21日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2018年12月2日
2018 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2017年12月10日
2017 2016年10月13日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6年11月27日
2016 2015年10月13日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2015年11月28日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时间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报名时间 笔试时间
2021年 2020年10月14日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11月1日-11月7日 11月29日
2020年 2019年10月14日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4日
2019年 2018年10月21日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22日-10月31日 12月2日
2018年 2017年10月28日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30日-11月8日 12月10日
2017年 2016年10月13日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7日
2016年 2015年10月13日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10月15日-10月24日 11月29日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类比推理中的“二级辨析”

  类比推理题是山东省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重点题型,也是很多考生们的难点所在。类比题目和图推类似,很多同学选出答案之后很自信,觉得不会有问题,但是对答案时发现错误率很高。

  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考试中呈现出了更多题目结合常识知识去过考察,另外对比择优思维考察趋势也在上升,简单的类比题通过一级辨析即可解题,正确率很高,若出题人想要加大难度,则通过一级辨析排除 1-2 个选项,剩下的选项需要进行再次对比选择。而如何对比择优,就涉及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需要二级辨析来帮助自己选出最优的答案,因此,今天我们为各位简单总结了四个行测类比推理中二级辨析相关的知识点,供考生们学习参考。

  一、语义关系中的二级辨析

  一级辨析考虑近、反义关系。当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时,考虑二

  级辨析: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一般夸别人好的)。

  (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轻蔑感情的词(骂人的、不好的)。

  (3)中性词

  【真题演练】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A.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B.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C.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D.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答案解析】运用题干“陈词滥调”指没有新意,陈腐空 泛的论调。“老生常谈”指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二者均指语言很空泛,为近义关系。

  A 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 的步骤慢慢做事,二者为近义关系,保留。

  B 项:“博闻强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见识广),“见多识广”也指见 识广,二者为近义关系,保留。

  C 项:“见义勇为”是“助人为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不是近义关系,

  排除。

  D 项:“八面玲珑”指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面面俱到”指 各方面都能照顾周到,二者均形容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为近义关系,保留。

  二级辨析:感情色彩。题干“陈词滥调”为贬义词,“老生常谈”为中性词。

  A 项:“按部就班”和“循序渐进”均为中性词,排除。

  B 项:“博闻强识”和“见多识广”均为褒义词,排除。

  D 项:“八面玲珑”不仅形容为人处世圆滑,还常形容讨好各种任务,为贬 义词,“面面俱到”指各方面均能照顾很周到,为中性词,与题干一致,当选,因此,选择 D项。

  【小贴士】当成语题正确率低是因为不知道成语的语义或者二级辨析,因此在平时可以结合言语理解多积累常见成语。

  二、逻辑关系中的二级辨析

  ①1、一级辨析:对应关系之材料、工艺、成品;2、二级辨析:物理/化学变化。

  【真题演练】泥土∶煅烧∶陶瓷

  A.泥炭∶燃烧∶热能 B.玉石∶雕刻∶饰品

  C.学生∶学习∶人才 D.粮食∶发酵∶白酒

  【答案解析】题干“泥土”是材料,“煅烧”是工艺, “陶瓷”是成品,是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

  A 项:“泥炭”是材料,但“热能”不是成品,排除。

  B 项:“玉石”“雕刻”“饰品”,是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保留。

  C 项:“学生”不是材料,排除。

  D 项:“粮食”“发酵”“白酒”,是材料、工艺、成品的对应关系,保留。

  二级辨析,考虑物理/化学变化。题干“煅烧”是化学变化。 B 项:“雕刻”是物理变化,排除。 D 项:“粮食发酵”生成新物质“白酒”,是化学变化,当选,因此,选择 D项。

  【小贴士】区分物理化学变化标准: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1、一级辨析:对应关系之主体、场所;2、二级辨析:对应的场所是否唯一。

  【真题演练】鸭子∶河

  A.摩天轮∶过山车 B.喜剧∶话剧

  C.飞机∶飞机场 D.火车∶轨道

  【答案解析】题干“鸭子”是主体,“河”是场所,“鸭 子”在“河”里,二者为场所对应关系。

  A 项:“摩天轮”与“过山车”均是娱乐设施,二者为并列关系,排除。

  B 项:戏剧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和效果,可以分为“戏剧”、悲剧、正剧,按 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舞剧、歌剧等,“戏剧”与“话剧”为交叉关系,排 除。

  C 项:“飞机场”与“飞机”是场所对应关系,保留。

  D 项:“轨道”与“火车”是场所对应关系,保留。

  二级辨析,考虑场所对应是否唯一。题干“鸭子”与“河”场所对应不唯一,“鸭子”还可以在岸上。 C 项:“飞机”与“飞机场”场所对应不唯一,“飞机”还可以在天上,当选。 D 项:“火车”与“轨道”场所对应唯一,在火车站时也是在“轨道”上, 排除,因此,选择 C项。

  三、语法关系中的二级辨析

  语法关系出现主体,二级辨析可以考虑是否为职业。

  【真题演练】舞台∶道具∶演员

  A.汽车∶驾驶∶司机 B.操场∶足球∶学生

  C.商场∶商品∶消费者 D.工厂∶机器∶工人

  【答案解析】“演员”在“舞台”使用“道具”。

  A 项:“司机”“驾驶”“汽车”,缺少场所对应,排除。

  B 项:“学生”在“操场”踢“足球”,保留。

  C 项:“消费者”在“商场”购买“商品”,保留。

  D 项:“工人”在“工厂”使用“机器”,保留。

  二级辨析考虑是否为职业,题干“演员”是职业。

  D 项:“工人”是职业,当选。 B 项:“学生”是身份,排除。 C 项:“消费者”是身份,排除,因此,选择 D项。

  【补充】类比推理虽然看着字非常少,但是属于“披着羊皮的狼”,知识点不多,但考察方式灵活,而且考察面非常广,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类比同图形一样,需要大量刷题“见多识广”,加强积累,培养自己的做题感觉。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