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在2021年11月27-28日笔试!详情如下:
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有2022年国考的安排。
重庆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会为考生同步更新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相关信息,考生可持续关注,也可以收藏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页,及时了解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动态!
2013-2021国考时间安排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2022 | 2021年xx月xx日 | 2021年xx月xx日-xx月xx日 | 2021年11月27日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0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20年11月29日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19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9年11月24日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8年10月22日-10月31日 | 2018年12月2日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7年10月30日-11月8日 | 2017年12月10日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6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6年11月27日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5年10月15日-10月24日 | 2015年11月28日 |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查看公告及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
2021年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考公告|职位表 | 11月1日-11月7日 | 11月29日 | |
2020年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4日 | |
2019年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22日-10月31日 | 12月2日 | |
2018年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
2017年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7日 | |
2016年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考公告|职位表 | 10月15日-10月24日 | 11月29日 |
我是新手,怎么备考2022国考:
对考生来说,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才能对考试做全面的复习。
1.基础学习——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扎实技巧方法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公考的考试科目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梳理基本的学科知识树,确立科目知识理论框架。
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选择基础理论书籍,比如侧重不同考情,梳理基础知识理论框架的各省公务员考试教材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也可以选择对知识理论细节挖掘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论书籍,比如《模块宝典》《申论万能宝典》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只学理论,不做题目。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技巧不经过练习都没有办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一个知识点,对应练习一组题。大家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区分难易程度的分科目分技巧的题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针对性练习,扎实技巧方法的作用。
2.强化学习——巩固知识理论,查漏补缺知识方法技巧
建构了知识体系之后,要通过练习稍有难度的题目,检测学到的技巧方法掌握是否扎实。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使用之前购买的题册,练习每个方法中对应的强化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根据练习自测情况找出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技巧方法,重新学习巩固,这样就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题海学习——了解考情趋势,预演考试提高做题效率
查漏补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基本过关了。这时建议大家准备好所有参加考试的历年真题,从最近的真题做起,了解考情趋势。我们要通过套题练习分析考试趋势与该考试的特色考情,根据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明确后期复习巩固的侧重点。另外,也要通过这些真题的练习习惯考试当时的场景、节奏,提高做题的效率。
4.冲刺复习—全真模拟考试,预测练习提前适应考试。
在距离考试一到两周的时候,应该开始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自己安排全真模考,用对应考试的预测试卷或密卷进行练习。一方面,这能起到预测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能让我们提前找到考试的感觉,真正进入考场时,就不那么容易紧张。
另外,这里图图提到一个小技巧——当考试真题不好找时,我们可以从预测试卷或密卷入手,去研究考试的出题情况。因为这类试卷的仿真程度很高,对于指导我们备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近期要考试的军队文职,其中的专业科目考试试题在市面上非常难找,要做好准备,可以去找军队文职考前专业科目密押卷,了解科目的命题情况。
5.阶段模考—自测把握方向
阶段模考并不是最终阶段才要做的工作,而是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去做的工作,经过阶段检测,我们才知道自己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下一个阶段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进行分析自测不够准确,可以选择购买测评,专业的批改和分析报告对于下一步备考指导意义更大。
以上备考五条,1-3阶段的时间要根据整体时间自行安排。总之,开始得越早,时间安排灵活度越高。
鉴于有小伙伴是第一次国考,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
1、什么是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 (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2、国考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报考(以2021年国考为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3、国考基本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公告发布、网上报名(提交报考申请、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及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面试前公开调剂、面试公告、资格复审、专业科目考试与面试、成绩计算)、体检和考察、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
5、国考考试内容
国考有笔试和面试2个阶段,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笔面综合成绩排在前列且在政审、体检等环节都达到要求者即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1) 笔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 政 职 业 能 力 测 验 》(简 称 行 测 )与《申 论 》两个科目。
(2)面试
国考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税务系统近两年则采用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
—— 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
2022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备考练习之文化抗疫
热点概况
日前,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在窄窄的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将喧嚣和不安隔离,浸润在缕缕书香之中。据媒体报道,该男子姓付,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付先生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
“方舱读书哥”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月22日,上海图书馆联手湖北省图书馆,向湖北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开通“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通过湖北省图书馆“方舱数字文化之窗”的“浦江伴读”频道,把“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和上图各大优质资源送进武汉方舱。文字有力量,精神有寄托。在全民抗“疫”时,阅读也是战“疫”神器。
主流观点
@新京报:“方舱医院读书哥”最让人心生感触的地方,就在于疫情波及之下,他仍能安静下来,在不少人为疫情而心生焦虑的当下,这种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更显难能可贵。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当下,在一个个病床上正在治疗的病人群体中,医药无疑能为他们的身体疗伤,而文字更能拯救他们的灵魂和精神。
@澎湃新闻: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座避难所,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都可以拥有。举国战“疫”期间,娱乐明星撤离热搜,取而代之的是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众多医务工作者——他们前赴后继,用专业的知识、技能从瘟疫手中夺回生命。这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也让“读书无用”的叫嚣秒碎成渣。
@北京青年报:新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有电子图书、阅读视频、在线讲座、经典文献等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能为方舱医院的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阅读服务。无论是方舱内的每一位患者,还是蜷缩于家中的人们,在疫情面前不仅需要自身的开朗和乐观,更需要来自于一种有情怀的阅读,来自于文字的撼动。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综合评价
“读书哥”的事迹让人敬佩,同时也让那些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青年人产生更多的反思。
(二)关注点二:现实意义
1.“读书哥”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是永远不放弃希望的精神;
2.“读书哥”的事迹也体现了书籍的力量,体现了阅读在开拓眼界,充实思想,坚定信仰,完善人格方面的意义。
(三)关注点三:对策启示
1.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打造更好的书香环境;
2.学校教育要尽可能地摆脱功利主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3.广大青年人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养成读书的习惯。
面试模拟
日前,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在窄窄的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将喧嚣和不安隔离,浸润在缕缕书香之中。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看到“方舱医院读书哥”的事迹,我的内心有着很多的触动。在身患肺炎,身心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他仍然能够安静下来,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首先,我认为“读书哥”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是永远不放弃希望的精神。这次的疫情确实来势汹汹,许多国人在一瞬间都陷入了恐慌,死亡的阴霾更是始终在已经染病的患者身上。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许许多多的人身上都涌现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无论是方舱医院的读书哥,还是在病房里挑起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又或者是医生与病人一起庆祝生日的感人画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是我们能够战胜病魔的一个关键所在。
其次,我认为“读书哥”的事迹也体现了书籍的力量,体现了阅读的意义。读书哥之所以能够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读书赋予他的力量。有的人读书是纯粹为了消遣、娱乐,也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考试、考证、评职称,考试通过了就把书丢在一边,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读书,那么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通过读书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思想,坚定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像方舱医院的读书哥,他是理工科专业的博士,却在读一本社会科学相关的书。他读的书可能对于他的专业而言并没有什么,但我认为,正是这些无用之书对我们而言才拥有大用。比如读哲学类的书,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加通透;比如读社会学的书,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发展运行规律,让我们能够转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理解事物。通过读书,我们能和那些伟大的人物对话,感受他们思想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我们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拥有更广阔的世界,更独立的思想,更自由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读书有千般好处,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具体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打造更好的书香环境。不仅要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建立图书角、文化站、乡村书屋,更要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进行读书推广。像这次疫情中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它有丰富的优质资源,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能够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方方便。
第二,学校教育要尽可能地摆脱功利主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要让学生在规定的课程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课外阅读选择,加上家长与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最后,广大青年人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我个人而言,我在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在忙碌的时候也会利用听书的APP去填补碎片化的时间。我很享受读书的过程,也感谢读书带给我的一切。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读书的热情,通过读书成就更好的自己。
点击查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