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编问答

首页 > 考编问答

202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时间_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华图教育 | 2021-03-05 10:59

收藏

 202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提示: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部门(单位)中的一个职位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必须一致。

  报名时间:3月1日上午9:00至3月6日上午9:00

  2021重庆公务员考试报名步骤

  (一)职位查询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等详见《重庆市2021年度公务员招考职位情况一览表》(附件1,以下简称《招考职位情况一览表》)。招考职位有专业要求的,统一参考《重庆市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附件2)。有关报考政策和报名网络技术等事宜,请参阅《重庆市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报考者如对招考职位中的专业、学历、学位、资格条件和其他报考条件有疑问的,可直接电话咨询招录机关。

  特别提醒:本次报名,凡毕业证书上所列专业名称与职位要求的专业名称不一致(含相近相似的专业),但报考者认为所学专业符合报考职位要求的,须由报考者向招录机关提供学校签章的学习课程等证明资料,经招录机关审核同意,并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报名。

  (二)网上报名

  本次考试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报考者登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 rlsbj.cq.gov.cn/)首页“我要办”中的“人事考试网上报名”栏目,点击“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网上报名入口”进入报名系统。

  1. 提交报考申请。报考者可在2021年3月1日上午9:00至3月6日上午9:00期间登录报名网站提交报考申请,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部门(单位)中的一个职位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必须一致。

  报名时,报考者须承诺诚信报考,提交的报名信息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招录机关不对网上填报信息进行资格审查,面试(体能测评、专业能力测试)前对进入面试(体能测评、专业能力测试)的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审查。报考者在提交报名信息前,请再次认真核对本人所填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招考公告及招考职位资格条件,避免误报。资格审查贯穿招考工作全过程,在招考各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招录机关均可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用资格。

  为方便广大报考者了解各个职位的报名情况,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将从报名开始日的第2天(3月2日)起至3月4日止,每天上午11:00左右,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首页“重庆市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栏”,公布各职位报名相关数据。此后,不再公布每日报名数据,待缴费结束后再公布最终报名数据。

  特别提醒:为防止大量报考者集中在临近报名结束时报名,造成网络拥堵,请报考者审慎把握报名时间

      2021重庆公务员考试招录2515人公告

      2021重庆公务员考试招录2515人职位表下载 

  申论范文:科技医疗,人文先行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5”末尾提到“科技和医疗的融合,最难、最大的瓶颈是文化和思想的融合”,请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给定资料】

  资料5: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催生了很多创新创业机会,这些也给医疗就诊带来了新的体验:能够读取人体神经信号的可穿戴型机器人、虚拟护士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评估病人整体状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微医董事长兼CEO廖先生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2018年新年思想汇活动中指出,缺少家庭医生,医药流通环节费用高,医保使用效率低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急待解决的三个难题,而“链接+AI”将会给医生、医药和医保带来变革。

  在某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先生看来,未来将有数据、样本、人工智能,有各种优秀的基因工程和信息科技的方法,我们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医疗的场景和变革的效率。

  “有8个字叫‘精准预防、人机一体’,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医疗场景当中,依托精准数据的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以及在治疗端依靠人的经验和机器的智能组合的这样的系统工具,会带来全新的医疗体验,现有的医疗格局会发生一些颠覆性、制度性的改变。”俞先生表示。

  廖先生描绘了一下现在微医的医疗场景:微医首先通过将240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17000多个基层医疗机构、1亿多家庭链接在一起,实现将优质医疗资源下移到基层医疗结构和家庭,完成场景的前移。微医开发的“睿医云”西医智能应用和“华佗云”中医智能应用让基层医生在AI助手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全科医生。

  这也将药厂和医疗场景直接链接在一起,可以大幅压缩医药的流通。此外,通过更加科学的预测,“链接+AI”能提高健康险公司服务能力,提高整个就医过程中医保的使用效率。

  “未来的数据价值,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他的边界。”俞先生指出,其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服务了两千万人,而未来的3-4年,预计要服务一年1亿人次。这些数据可能引发的效果可总结为:精准预测未来;严谨;引爆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性;现有数据中寻找关联和规律,包括新药研发、肿瘤早期的诊断等。

  此外,俞先生还称,关口前移和预防优先是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预防相关的疫苗、肿瘤筛查、早期诊断、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和评估,是未来的趋势。任何国家和组织,都无法抵抗老龄化所带来急剧攀升的社会成本。

  不过,医疗这个门槛高、环节多、问题复杂的行业,也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中最为特殊的领域。在技术上需要强有力的支撑。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长史先生认为,在普适计算机时代,随着更多的嵌入式设备的出现,如何更加自然地进行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重要意义。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更懂“你”,让用户更加自如。

  “未来有望通过数据采集和建模来捕捉用户的所有姿态和行为,从而生产出真正理解用户的手机,让手机交互行为的感知更加精准和智能。”史先生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做到从模糊的行为习惯中解读出准确的意图,将为未来人机共生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对于科技与医疗的融合难点,廖先生认为,互联网和医疗恰恰是两个相反的领域,医疗是昂贵、保守、严谨的,互联网是开放、免费、自由的,我们其实有很深刻的体会,科技和医疗的融合,最难、最大的瓶颈是文化和思想的融合,这是我们内部融合最大的挑战。“我们也会看到,在这个领域里能够做得成功的企业,其实最重要是把文化的融合真正的做好,外部才有很好的结合”。

  【参考范文】

  科技医疗,人文先行

  手术机器人、三维医疗技术、目诊仪、精准云放疗……【举例】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科技医疗名词不断收录到医学词库中,为人们渐渐熟知,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持续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科技+医疗”的融合,无疑是21世纪人类伟大的进步,有效的帮助人们减少身体上的病痛。然而,人是生理和心理全面发展的社会存在,科技医疗解决了生理问题,被病痛折磨的心理问题又何去何从。【对比】可见,科技和医疗的融合不是高新技术解决病痛的终点,最需要重视的是其中的文化和思想的融合问题。【点出中心论点并点题科技和医疗的融合不是高新技术解决病痛的终点,最需要重视的是其中的文化和思想的融合问题】

  当下,科技发展的速度无限快,科技改变生活甚至世界的力量无限大。在科技领跑的今天,人们更加主动依赖科技、紧跟科技,似乎科技的领先可以解决一切人类问题。【强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实际上,科技的无限发展正吞噬着人们心灵的温度,甚至将人们异化为科技的奴隶,有几人能够止步反观科技之光是否能够照耀人类的文化和思想。【比喻】科技医疗产品,作为最贴近人类身体的工具,当粗长的管道插入病患的身体,当密集的颗粒渗入病人的肌肤,产品的生产者是否能同样深切的感受到来自心灵和身体的双重疼痛。【举例论证】曾有深陷病痛的亲人歇斯底里地叫喊,此生再也不想受到医疗器械带来的折磨。对科技的恐惧已经高于求生的欲望,可见这是发自心灵深深恐惧。【前后对比凸显科技发展在文化和思想上的不足】诚然,高科技医疗器械救治了很多生命,但却摧毁了若干心灵。倘若不能使文化和思想融化科技医疗的冰冷,科技医疗将如何继续向前。【点明科技医疗的发展要结合文化和思想的融合】

  文化和思想所代表的人文精神,需要通过科技医疗制造人员注入产品之中。取代坚硬的钢管,使用柔软的树脂管道,输送药液进入病患的身体,将会减少器械带来的二次疼痛;使用光子医疗技术,而非对人体产生巨大辐射的X射线,使人们远离辐射带来的再伤害;为病患一对一打造定制服务,使得救治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亲切。此外,将文化内容植入现代医疗科技中,使科技医疗更加有人文内涵。文化故事编入医疗机器人的程序,使患者在接受救治过程中同时享受文化盛宴;专门打造儿童艺术医疗器械,使孩子不再恐惧就医;为孤寡老人设计专门的护理程序,每日定时向老人发出关心,使老人从身体到心灵得到安抚。【举例论证】科技医疗的发展方案浩如烟海,但让人们更加接受并爱上科技医疗,只能通过让他们感受到医疗带来的精神上的抚慰和满足的手段来实现。【提出医疗产品要具备人文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此外,医务人员也需要协助科技医疗与文化和思想的相互融合。医护人员是与病患关系最密切的服务人员,是科技医疗器械与病患之间的纽带,其必然在其中起着“润滑”的作用。【比喻论证】消除医疗器械给病患带来的痛苦几乎不可能,当病痛真正来临之时,医护人员便起到了至关重要减少身心病痛的作用。科技是无感情的,但却被掌握在有感情的人们手中。只有医护人员在使用科技医疗进行救助时,多一些人文温暖,循序渐进,关切患者,科技医疗器械才不致重创病患的心灵。【提出医护人员要做好“润滑”的作用,促进科技医疗与文化和思想的相互融合】

  机械是冰冷的,人的心灵是温暖的。只有将人文的温度注入科技医疗器械中,才能使病患从身体到心灵得到全方位的救助。当科技医疗遇见文化和思想,“治愈”才有了意义。【回扣中心论点,科技医疗要建立在人文的基础上,要融合文化和思想,才能实现全面“治愈”】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