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庆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
202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在2021年2月发布,报名时间预计在2月,笔试时间预计在3月。(有可能提前,详戳《2021重庆市考提前》)
报考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下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报考市公安局警令部、刑侦总队以外其他人民警察(含公安人民警察、司法人民警察)职位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报考法医、狱医、所医职位的,年龄放宽到35周岁以下。
3.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 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 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其他要求
1. 招考职位要求有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21年2月31日。除本公告有明确规定的之外,招考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均需在2021年2月31日前取得。
2.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不能报考。
(2)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2021年重庆市考可能提前,点击下方图片预约公告↓↓↓)
申论“词句解释题”如何解?
一、词句解释题是什么样子?
词句解释题就是让我们解释题干中的词、短语和句子。
1、真题演练
(1)请结合“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作一全面解释。
【审题】对某个词谈解释,属于词句解释题。
(2)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
【审题】谈谈对于某个句子的理解就是词句解释题。
2、图文解释给你听
其实词句解释题的解题技巧很简单,用一张图和一个词就能说清楚
【解读】(1)如果材料中请你谈谈对于人口诅咒的理解,或者解释什么是人口诅咒,作答时先解释一下人口诅咒的意思,即释义说明。申论材料中出现与人口诅咒相关的信息点需要写下,如可以写产生人口诅咒的原因、带来的问题、危害等,这类属于相关要素。(2)人口诅咒这件事是不好的,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不能继续让不好的事情发展下去,作答中可能会写与之相关的对策。
二、词句解释题解题思路
1、审题预判
同学们做不好词句解释题的核心在于不重视审题,审题环节会很快略过。从命题的原理上说,大家一定要重视预判。因为申论的命题是先给答案,命题者希望考生写出什么样的答案,然后围绕答案设置题干,再围绕题干不断地找材料,所以真正的申论命题是倒叙的方式。而我们实际做题时按照材料的顺序读会被材料带着走,这时如果先审清楚题目,才真正符合规律性,按照题干的角度阅读材料方向是准的,所以要重视审题。
2、技巧点拨
(1)巧用情感色彩:如果需要解释的词汇本身情感是偏消极的,找的答案要点本身也是偏消极的;如果本身情感是偏积极的,找的答案要点本身也是偏积极的;如果词汇是中性的,则消极与积极的都要找。
【2018年辽宁省考】请结合实际,谈谈对材料4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理解。
【解读】“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官吏不怕我特别严厉,怕我廉洁清正;百姓不是服我的能力,而是服我的公平公正。这句话在强调廉洁公正的重要性,感情色彩偏积极,因此本题作答方向偏向积极。
(2)抓住关键信息:如果题干给的词汇是负面的,而整个材料的信息点都是负面的,意味着这种巧用情感色彩的方法不适合,没有效果。所以可以使用第二个方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预判,尤其是出现一句话的时候。因为一句话的信息点是很多的,由很多个信息共同组成,这时候找到关键信息,适当拆分理解,对于下文找点的预判有极大的帮助。
【2019年联考安徽卷】给定资料2中提到“40年来经济的发展,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找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审题】①“40年来经济的发展,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找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主题词比较复杂,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关(经济发展中涉及到民生改善)。
②“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点滴即一点一滴,民生改善不是“一种改善”,而是有多种多类的民生改善,一点点地改变,可能是“民生改善1……民生改善2……民生改善3……”。
③“生动而深刻的注脚”:有些民生改善很深刻、很生动。深刻比较好理解,但生动不好理解,若材料里有明确的原词提醒我们这部分内容和生动相关,则可以写。若没有,点滴这个词的侧重会更强一些。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