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事业单位报考指导

首页 > 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面试时间通知_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复审

重庆人社局 | 2025-07-23 15:08

收藏

  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已公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华图教育同步重庆人事考试网更新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及资格复审,更多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相关信息,可以多多关注华图教育网站!

>>>点击查询: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查看: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复审名单<<<

扫码查看资格复审名单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资格审查

  资格复审在面试人选名单公示期内或公示结束后10日内进行。面试人选应按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通知的时间、地点,持本人身份证、符合招聘条件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高校毕业生还应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以及岗位要求的职称、职业(执业)资格及其他佐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参加资格复审。招聘岗位对学科专业有“方向”要求,但学历学位证书无法体现的,考生应在资格复审时出具能有效佐证招聘专业要求的各学期成绩单或毕业院校(院系)相关证明等材料。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报考,暂未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可凭加盖毕业院校印章的各学期成绩单或就业推荐表等材料参加资格复审。

  对未按要求参加资格复审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对需递补进入资格复审的,若因考生提供的通信方式有误、未接听电话等无法联系,视为自动放弃递补资格。

  资格复审合格者,进入面试;资格复审不合格或经确认自动放弃面试的,其缺额按报考该岗位考生笔试折合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递补人选笔试总成绩相同,则并列进入面试。面试后,查实考生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其缺额不再递补。

  考生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还应在面试资格复审时向负责资格审查的单位出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附件4)。未按规定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意报考证明》或经核实处于最低服务期限的,取消进入后续环节及聘用资格。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面试

  面试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72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办法》(渝人社发〔2016〕281号)等规定组织。

  面试由主管部门会同招聘单位组织实施,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指导监督。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招聘方通知。请考生保持通信畅通并关注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公众信息网站。未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面试的,视为放弃面试。面试任一科目缺考的,不得进入后续招聘环节。

  专业面试采取实操、案例答辩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操作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等情况;综合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情况。各岗位开展面试的具体方式详见附件1。专业面试、综合面试分值均为100分,附件1的专业面试采取两种不同方式的,每种方式各占专业面试成绩的50%。专业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0—20分钟。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并由考生签字确认。

  若实际参加面试人选达不到预定比例的,最低可按2:1比例开展面试;面试实际竞争比例达不到2:1的,按照2:1相应递减招聘名额,招聘名额无法递减的,取消该岗位招聘。其中,属于紧缺岗位的,经主管部门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认定,可降低比例开考。因考生面试当天弃考、迟到等原因导致招聘岗位仅有1名考生参加面试的,该招聘岗位的面试正常进行。对面试实际竞争比例未达到2:1的岗位,考生任一科面试成绩未达到70分的,一般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其中属急需紧缺人才的,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研究确认并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可确定为体检人选。

  2025重庆事业单位615联考考试考核总成绩计算

  根据本公告附件1中招聘岗位的“考试类型”和“成绩计算类型”,分别按以下规则计算总成绩(各阶段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按四舍五入计算):

  甲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综合面试成绩×50%;

  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50%+专业面试成绩×25%+综合面试成绩×25%;

  丙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40%;

  丁类:总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成绩)÷3×4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20%+专业面试成绩×20%+综合面试成绩×20%;

  戊类:总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50%+专业面试成绩×50%。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立法根治“垃圾围城”

  【热点事件】

  从2017年开始,我国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亿吨且同比仍在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3.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010.1万吨……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垃圾治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旅游、餐饮等行业应当逐步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对危险废物经营活动违反法律的老板和“临时工”一并重罚;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12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为根治“垃圾围城”顽疾亮出诸多大招实招,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透视垃圾治理。

  ---新华网

  【热点分析】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垃圾分类治理,为垃圾分类立法,是从根源上解决城市垃圾围城。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分析:

  1.城市是垃圾产生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也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4亿吨左右,每年以约8%的速度递增。

  2. 垃圾降解周期长,不同的垃圾降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例如苹果核的降解时间为2周, 厚重的羊毛衣物为5年,易拉罐为200年,塑料制品为1000年,玻璃瓶达到了惊人的 200万年……

  3. 粗放的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直接将垃圾填埋,而垃圾填埋也只是将垃圾处理问题推后,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当前垃圾的填埋与焚烧已经开始污染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最终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

  对策:

  釜底抽薪:机关单位、电子商务、旅游餐饮企业垃圾一件不该多;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作为原则提出来。生活垃圾无害化相对容易,但从源头端看,普通消费者的垃圾减量化仍缺少政策抓手,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共消费等领域可以成为减量化的突破口。建议进一步明确加大对塑料袋等白色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白色污染治理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可采取财政补贴、税收调控、设立研究项目等方式,促进绿色包装研发,鼓励厂家生产绿色环保型的包装产品。在政策税收方面给予倾斜,增加绿色包装产品在实际流通中的竞争力。

  2. 重典治污:老板和“临时工”一并重罚;将危险废物提供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堆放、利用、处置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增加行政拘留的处罚;将对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等违法行为处罚的相关责任人员修改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对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额度。

  3.正本清源:用法治力量为生活垃圾分类落地推广撑腰,不仅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还提出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等。推动各地更好促进这项工作,解决目前一些人“垃圾分类还能做多久”的担忧。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