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备考方法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方法

2021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综教模拟题93_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华图教育 | 2021-09-09 14:11

收藏

  【真题示例】

  1.李老师和张老师教初二四班的语文。50多岁的李老师任教近30年,工作兢兢业业,对每篇精读课文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课堂、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基本知识非常扎实,考试成绩在四个班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他明显感到他的教学方法落伍了。年轻的张老师初涉教坛,思想活跃,喜欢采用活动式教学,比如他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课本剧,课后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虽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是很多学生嘻嘻哈哈并不当回事,实际收获并不多,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学校与家长对此都有一些不满。李老师和张老师都很困惑。

  问题:

  (1)请用新课改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两位老师。

  (2)谈一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1.【参考答案】

  (1)两位教师的做法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①学生观。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材料中李老师的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而张老师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过大,忽视了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

  ②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的作用包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材料中李老师提供的便利条件太多,教师的主导作用淹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张老师也没有做好促进者这一角色。

  ③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任何一方,也不能过分依赖某一方。材料中李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依赖自己,而张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依赖学生。

  ④学习观。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把课堂时间全部给学生。材料中李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张老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表面上开心,但是实际却没学到什么。

  综上所述,李老师和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是完全相反的,二者应相互结合、各取所长。

  (2)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学观: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张老师不应完全围绕课本,而应该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材料中两位老师都忽视了师生中的某一方,导致了二人的困惑。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材料中,李老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过于强调结论;而张老师过于强调学习的过程,忽视学习结果,都是不可取的。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但给学生个性空间并不意味着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材料中李老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张老师过分地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两位教师均未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这两种极端的做法。

  2.单元考试后,语文老师让同学对考试成绩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作文上交,甲乙丙三人分别写到:

  甲:我使尽了“洪荒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乙:考得好是因为背的全考到了,还没背的都没考。

  丙:别人都很强,我可能不是块学习的料。

  问题:

  (1)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具体分析甲乙丙归因的维度和因素。

  (2)分析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归因的影响。

  2.【参考答案】

  (1)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因素来源(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甲同学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这一因素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的;

  乙同学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运气,这一因素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和不可控的;

  丙同学将自己的成功归为能力,这一因素是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

  (2)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归因主要有以下影响:

  ①甲同学归因为努力,这是唯一可控的因素,也是唯一正确的归因,对学生最有动机价值,能够激励学生学习;

  ②乙同学的运气归因,属于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教师给予一个正确地引导。长时间归因为运气不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③丙同学的能力归因也有问题,忽视了自身能力,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作为教师应帮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树立自信心,并进行努力归因,促使其激发学习动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